不只家裡,「你的心」也需要好好斷捨離|心理師分享 5 個「心理斷捨離」項目,擺脫壓力內耗,為幸福騰出空間
心理上的斷捨離,能讓我們放下讓自己疲憊、消耗的習慣或思維,為真正重要的事物騰出空間,透過 5 個「心理斷捨離」行動,你可以重新審視自我需求、設定健康界線,有能力去創造更多屬於自己的幸福
為什麼「被劈腿」傷我那麼深?被劈腿出軌後,如何走出傷痛
發現伴侶劈腿後,人會經歷巨大的挫折感、自我懷疑感,這都是很正常的。因為我們對伴侶的期待是忠誠,對關係的期待是希望自己在對方內心被擺在最特別、最唯一、最高的位子,但劈腿的行為打壞了
抱抱月刊:202410|每種 憂鬱背後,都不只是憂鬱
在生命的某個時刻,或許你都曾感受過憂鬱、迷惘,甚至質疑生活的意義。憂鬱症並不僅僅是情緒的低落,它背後可能藏著許多複雜的情感與經歷,而每種憂鬱,都有值得被傾聽和理解的原因...
抱抱月刊:202409|每次妥協,是在成全別人,還是在犧牲自己?
親愛的讀者你好:
無論是在職場、親密關係或是人際中,我們都經常面臨一些與「妥協」有 關的難題,其實,「妥協」並不一定只能是委屈求全或放棄理想,「妥協」可以是雙贏的協商,也可以只是無奈的屈從。
本期抱抱月刊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,與你一起從不同面向探討妥協的真實面貌,學習在堅持自我以及與他人妥協之間找到平衡。
《抱抱月刊》由不同專業的心理師組成編輯團隊撰文,從各種心理議題出發,以心理師的視角深度剖析。相較於大眾科普文,《抱抱月刊》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的陪伴,提供你療癒自我的勇氣。
若你閱讀完今日文章過後,想嘗試與心理師談談,抱抱診所提供個人/伴侶心理諮商服務,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 洽詢。
加 LINE 洽詢心理諮商
妥協,真的不好嗎?
「妥協」通常帶有負面的意味,代表我們得委屈一些,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,也就沒有一個設想中完美的結局。失去了一種年輕熱血的衝動和堅持,經常會讓我們變得沮喪,也會用老了來形容自己。
但「妥協」真的不好嗎?得看你是哪一種妥協。
你是讓關係或局面能夠雙贏的妥協?還是對方完全佔上風的那種?
在感情關係中,你是完全屈就男友說什麼就是什麼,每次
抱抱月刊:202408|感情關係中的隱形殺手 — 罪惡感:出軌、忽視與過度控制
「罪惡感」是一項在關係裡難以辨別的情緒,因為平常不容易提起,也容易被其他更顯而易見的情緒掩蓋,卻在不知不覺中使關係逐漸出現裂痕....
抱抱月刊:202407|為什麼情緒總跟著天氣上上下下?躁鬱症與天氣的心靈關聯
季節與天氣是影響躁鬱症的一大因素,會大幅影響個人的情緒變化,當躁症來臨時,一個人會感到越來越多活力,但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久,因為
抱抱月刊:第八期|地震,震出你內心深處的不安嗎?
如何在突發事件初期減輕不適感,以促進短期及中長期的心理功能恢復,及重新適應變動中的災後環境?
抱抱月刊讀者提問|工作,不該是你自己可以的決定嗎?
職涯困擾一直都是諮商諮詢中的主要項目,很多的矛盾與現實考量在拉扯,而這些困擾通常來自以下三項⋯⋯
抱抱月刊讀者提問|與家人破裂的關係,真的有修復的必要嗎?
「如果完全不想修復與家人和家族的關係,還需要尋求心理諮商嗎?」比起實際上與家人的關係,更重要的是你在心中的家庭是否完整。
抱抱月刊:第七期|自信爆棚的人,往往最沒自信?
沒自信的人「需要諸多重要他人的保證」,卻也讓自己陷入「需要依賴他人的自己更爛」的輪迴中。這在伴侶關係裡,經常成為吵架、愧疚、怨恨的來源。
抱抱月刊:第六期|受傷小孩的困惑——如果爸媽對我很差,我可以對他們失望嗎?
長時間以來,你都在滿足爸媽的需求,但似乎爸媽仍不滿足,你有許多複雜的情緒,分別是:生氣、愧疚與失望。
抱抱月刊:第六期|不安全依附——總是沒安全感的你,總在找尋情感的浮木嗎?
沒有安全感,大多是「缺乏對人的信任與支持」——你可以先問問自己:「我只有某段關係沒安全感,還是每一段關係都沒安全感?」
抱抱月刊:第五期|能夠笑談傷疤時,是有勇氣進入生命中的下一段冒險
當你終於承認自己受傷、終於能好好同情自己時,是否也代表對原本的事件已釋懷不少?
抱抱月刊:第五期|依附關係理論:你與伴侶的相處問題,媽媽都知道?
你與伴侶關係的相處,可能源自於你與最初照顧者關係的模樣——這也是「依附理論」所要表達傳遞的。
抱抱月刊:第四期|那些「沒什麼大不了」的事情,可能都是殘存待解的負面回憶
殘存的情緒被壓抑在日常生活中,從「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」中顯現。此時,「暫時離開」永遠是個好方法,只要你記得回來。
抱抱月刊:第四期|真的無法跟媽媽相處的你,有任何錯嗎?
想到對媽媽的傷心,可能會愧疚,也 可能想到那些碎念、自以為關心的批評——你也不曉得要媽媽怎麼樣,你只希望她不要是現在這樣。
抱抱月刊:第三期|自殺想要殺死的,是「感到痛苦的自己」
因為害怕死亡、或是覺得自己無法面對某些事情,於是先了結自己,但其實多數人最擔心的就是最後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