矛盾型依附—高焦慮高逃避,渴望被愛又把愛推開|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5 / 05 / 09發表
矛盾型依附是什麼?渴望被愛卻又故意把愛推開?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常見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
「矛盾型依附」(也有人稱為混亂型依附)同時具有高焦慮及高逃避的特質。

在親密關係中渴望被愛、被理解,但當對方太靠近時又會推開他們,又或是因為害怕對方最終會離開自己,因此總是先推開身邊的人,在靠近與疏遠之間不斷拉扯。

這篇文章邀請抱抱診所的周子勛 諮商心理師,帶你重新理解:「矛盾型依附」是什麼?它從何而來?又如何影響我們在愛裡的表達和互動?

文字 / 抱抱診所 周子勛 諮商心理師

文章快速傳送門

矛盾型依附是什麼

矛盾型依附是什麼?

矛盾型依附這種依附類型結合了逃避型與焦慮型的特質,讓人處在靠近與抽離、期待與害怕之間的拉扯狀態。

內心深處,矛盾型依附者對愛有著強烈的渴望,卻又時常因害怕被拒絕或拋棄而感到焦慮。他們既期待被愛、被看見,卻又害怕自己的情感需求讓對方感到負擔。這種矛盾的心態,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反覆拉扯:

  • 靠近時:情感需求被滿足,內心充滿依賴與親密感。
  • 疏離時:感到焦慮不安,會懷疑對方的愛或反覆試探,甚至用情緒或質問來確認愛的存在。
  • 過度靠近後:又因害怕愛得過多、被看輕,或對方無法承擔而主動抽離。

💡 補充:什麼是依附關係?

你與最初照顧者的關係,會形成一套你未來在各種關係中的模樣,尤其是伴侶關係,這也是相當知名的心理學理論──依附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所要表達傳遞的。

依附理論是由精神分析學家約翰·鮑比(John Bowlby)所創立,經過眾多學者研究,有了不同的類型區分,其中一部分學者區分為:安全型依附、焦慮型依附、逃避型依附、矛盾型依附。

🙋🏻
若你不確定自己的依附類型,推薦你可以先透過這個測驗,了解自己的依附類型:解鎖你的依附類型【遠距抱抱|依附關係圖鑑】🔓

矛盾型依附在親密關係中的核心恐懼:害怕親近,曝露脆弱而受傷;擔心疏離,對愛的渴望無處安放

矛盾型依附在親密關係中的核心恐懼:害怕親近,曝露脆弱而受傷;擔心疏離,對愛的渴望無處安放

矛盾型依附的你在面對親密關係時,也時常出現這些害怕與焦慮嗎?

  • 不相信自己真的會被喜歡,不斷擔憂和猜疑
  • 在關係中避免過於依賴對方,害怕未來分開時失去獨立性
  • 害怕對方最終會離開自己,總是先推開身邊的人
  • 當感受對方也開始投入感情,擔心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,開始對關係疏離

矛盾型依附的核心恐懼,是對「靠近」與「離開」同時的不安。
這種全面性的不安全感,會讓人隨時都處在警戒、焦慮、憤怒的漩渦。

因此不論跟誰交往,都可能需要不斷擔憂和猜疑。

在愛情裡,常會被同一種類型吸引,又容易因同樣原因分手,更容易陷入一見鍾情、兩敗俱傷的循環裡。

面對關係衝突恐懼,矛盾型依附常見 4 大特徵、應對模式

  • 為了測試對方,刻意隱藏真實的想法,只想等對方猜出來。
  • 在互動時出陷阱題,如果對方做錯,更加確信對方不在乎自己。
  • 不夠信任對方時,會忽冷忽熱,保持可以逃跑的距離。
  • 反向表達情緒,不只讓對方更困惑,也常讓自己陷入自責與懊悔。
為什麼會有矛盾型依附?常見 2 大可能原因

為什麼會有矛盾型依附?常見 2 大可能原因

在矛盾型依附童年經驗中,可能因時刻活在被拋棄的恐懼裡,因而逐漸在「靠近」與「退縮」之間形成矛盾,那過往經驗究竟是如何影響、讓我們成為矛盾型依附的呢?可能有以下常見原因:

1.經歷動盪的家庭,對「關係穩定」沒信心

小時候經歷過父母感情失和、出軌、頻繁搬家或寄人籬下等...破碎或混亂的家庭關係,都會讓孩子對「關係的穩定性」產生懷疑,甚至習慣預期愛會突然消失。

2.照顧者情緒不穩,難以辨識「健康關係」

若主要照顧者的情緒不穩定,時而親近、時而冷漠,孩子會開始習慣不確定的愛,總是在觀察、揣測對方的反應。

久而久之,我們便會在關係中養成高度警戒的習慣,在焦慮與不信任之間拉扯,難以辨識什麼是「真正健康的關係」。

如何改善矛盾型依附?心理師分享 3 步驟善待自己

如何改善矛盾型依附?心理師分享 3 步驟善待自己

周子勛心理師提到,修復內在矛盾是條漫漫長路,不只需要學習和努力,更要對自己溫柔和不放棄。

讓子勛心理師,和你分享如何透過 3 大步驟,逐漸與心中的這股恐懼、不安好好共處。

Step 1・把專注力拉回內在,培養對獨立生活的信心

你可能害怕再一次失去愛,所以常常過度投入,把關係變成唯一的重心。
卻總是會忘記「自己也是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人」。

試試看 ——
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己身上,去體驗讓自己開心或享受的事情,開始培養興趣

當我們能夠有自己的生活重心,進一步減少對陪伴的需要,就能在這個過程中,慢慢重新習慣並相信「一個人也可以過很好」。

Step 2・把試探的行為,轉成清楚的表達情緒

矛盾依附常常會用「拐彎的方式」確認關係,舉例來說:

矛盾依附表面上說出口的 實際上他們心中想的
你應該很忙吧,沒空陪我這種無聊的人 希望對方證明自己很重要
你又忘了回我訊息,是不是不在乎我? 內心只是想聽對方解釋和安撫

這些話其實是情緒的求救訊號,但在表達上容易讓對方感到被攻擊,反而拉開彼此距離。

子勛心理師提到,可以透過「我訊息」,幫助矛盾型依附的自己,學會更精確地表達情緒,例如:
❌「你又忘了回我訊息,你不愛我了嗎?」
✅「我感到有點不安,因為你沒有回我訊息,我會擔心你是不是不開心了。」

這樣的轉換,不是要壓抑情緒,而是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在意,讓你們能一起面對,而不是彼此防備。

Step 3・耐心調整,而非責備自己

在關係裡反覆懷疑、感到不安,對很多矛盾型的人來說,是很真實的日常。

當情緒上來時,也許你會忍不住想問自己:「我是不是又太敏感了?」
也許可以試著換個方式問問自己:「我在害怕什麼?此刻內心的需要是什麼?」

照顧自己,不代表你需要壓抑情緒或快點變好,而是願意放慢腳步,好好理解自己的不安與渴望。

慢慢練習,不再只是靠試探來確認愛的存在,學習在關係裡,給自己多一點穩定與安全感。

💬 你也正在渴望愛和把愛推開的矛盾中徘徊嗎?

要在關係中重拾安全感,需要先學會安撫自己,穩住情緒的風暴,
而非只靠試探或質問來確認愛的存在。

如果你總是在自我矛盾中感到無所適從,
心理諮商可以是一個溫柔的起點,陪你一同探索「矛盾型依附」背後的情感模式,
重新梳理那份強烈渴望被愛,卻又害怕被拋棄的內心糾結。

如果你正處在愛裡的混亂與矛盾之中,
推薦你至抱抱診所,讓心理師陪你一同整理內在,
練習在愛裡平衡自我,讓你帶著溫柔而堅定的安全感,重新擁抱關係。

📖 延伸閱讀:
👉 焦慮型依附是什麼?心理師帶你一篇了解成因、常見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👉 逃避型依附是什麼?愛得太靠近就想逃?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常見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
我想洽詢心理諮商或身心門診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文章後,想要試試看心理諮商,抱抱診所提供個人/伴侶諮商服務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中山館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05號5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林口館)
地址: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205號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💡
抱抱診所也有提供線上諮商服務,歡迎加 LINE 洽詢。

讓心理師陪你修復受傷的心

如果你總在渴望被愛和故意把愛推開之間拉扯,或者想更近一步認識並調整自己的矛盾型依附模式,推薦你認識 3 位擅長處理依附議題的心理師:

諮商心理師周子勛

心理諮商,是一段和自己對話的旅程。 有時我們明明很想改變,卻總在同一個地方再次受傷,我深信每個人都具有改變的潛能,只是需要適當的引導,心理學是一門探討「人如何面對苦難」的學問,透過專業帶領你面對困境,解析心理困擾背後的深層意涵,便有機會從看似無盡的痛苦中找到前進的方向。

擅長議題:

【關係議題】依附關係、伴侶諮商、情緒勒索、原生家庭、情感困擾
【情緒調適】憂鬱議題、自我否定、憤怒管理、失落議題
【自我成長】童年逆境、創傷經驗、高敏感、慣性討好、完美主義、冒牌者症候群
【壓力因應】紓壓技巧、職場壓力調適
【多元文化】性別認同、LGBT 議題、跨國適應

諮商心理師馬佳歆

諮商心理師馬佳歆

「諮商是一個看見、承接、並理解自我的旅程。在諮商中,你將能安全的在一個保密的空間中談談那些舉足輕重的回憶、也同時梳理影響甚遠卻不曾有機會被好好看見的生命經驗。我會和你一起,慢慢地看、輕輕地聽,用更多的柔軟與彈性來擁抱一切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關係議題】依附關係、分手失落、關係溝通、感情修復、界線設立、不安全感
【自我探索】自我接納與疼惜、自信建立與賦能、高敏感、冒牌者症候群
【多元文化】自我認同、多元性別、跨文化探索、原住民族心理健康
【情緒議題】憂鬱低落、緊繃焦慮、易怒煩躁、壓力調適
【英語諮商】English-Language Counseling Available

諮商心理師劉郁均

諮商心理師劉郁均

「諮商是一段幫自己按下暫停鍵的旅程,找到一個你所舒適的狀態,慢慢地感受,好好地停留在自己身上。讓我陪著你一起找回內在安全的定錨,好好的看見自己,或許你會發現,生命本是美好且自由的存在,你值得且具有力量去實踐自己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親密關係】依附關係、分手失落、需求探索、關係溝通與衝突修復
【家庭議題】關係互動與溝通、離婚及監護權、兒少教養
【自我探索】內在探索、情緒覺察與自我照顧
【職場與人際議題】職場適應、人際界線
【生涯成長探索】自我懷疑、生涯迷惘、生涯轉換與成長

讓心理師陪伴你,陪你重新認識「矛盾型依附」背後的形成原因,理解內在的不安全感從何而來,讓你能帶著更穩定的愛與安全感,重新擁抱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