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抱月刊:第七期|自信爆棚的人,往往最沒自信?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4 / 04 / 22發表
抱抱月刊:第七期|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嗎?給沒自信者的關係地圖

親愛的讀者你好:

這一期抱抱月刊持續探討「不安全感」衍生的議題——沒自信

沒自信可能是想像自己沒能力(但實際上能力優於旁人),也可能是真的沒能力而想像會有可怕的後果。

不論何者,當沒自信感過於強烈時,就「需要諸多重要他人的保證」,卻也讓自己陷入「需要依賴他人的自己更爛」的輪迴中。同時,沒自信在伴侶關係裡,也經常成為吵架、愧疚、怨恨的來源。


《抱抱月刊》由不同專業的心理師組成編輯團隊撰文,挑選大眾常遇到的情感疑問,以心理師的視角深度剖析問。相較於大眾科普文,《抱抱月刊》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的陪伴,提供你療癒自我的勇氣

若你閱讀過後也想嘗試與心理師談談,也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,讓我們為你安排第一次心理諮商。


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嗎?給沒自信者的關係地圖

沒自信是最常見的心理困擾,尤其當一個人感到沒安全感,他很難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,去對抗環境中讓他感到恐懼的來源。

因為那代表他要展現更多的自己,表達自己的立場、展示自己的能力、顯露自己的心意,這些都會讓他擔心:這麼多的「自己」會變成箭靶、會被說不夠好。

一、沒自信者的兩種自戀類型:忽略客觀事實的自卑與自大

沒自信者的兩種自戀類型:忽略客觀事實的自卑與自大

沒自信經常以兩種形式出現,分別是「自卑」「自大」。這兩種形式都是「自戀」的展現——當我們提到一個人是自戀的,未必在說他是自大的,而是這個人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沒辦法注意到身旁他人的感受,甚至忽略許多客觀事實

(一)自卑類型的沒自信者:他人的稱讚都是假的業障重

對於「自卑類型的沒自信者」,他會完全專注在自己的不好,即便現實中有許多成就、他人的讚賞、能夠良好溝通等客觀事實,他會覺得這些都是假的,近似於「冒牌者症候群」

於是,他縮回自己的世界中,斷絕感知到一切可能的評論,甚至可能用力地講自己非常爛,讓其他人無話可說——他先攻擊自己來避免被其他人攻擊,以致於他在講自己不好時,變成一件無意識中令他安心的事情。

但若回到有意識的現實中時,卻造成自己更大的痛苦,身旁的人也不捨或氣憤於自卑者不斷自貶。

(二)自大類型的沒自信者:害怕自己的能力全都是泡沫

相反地,「自大類型的沒自信者」會完全專注在講自己有多好,也要其他人看到他多厲害,即便有一些值得檢討之處、他人的批評、無法溝通等客觀事實,他會覺得這些都不值得一提。

在他心中,他需要不讓自己相信這些評論,甚至攻擊評論他的人,他讓整個世界充滿自己,就可以活在安全的環境中——但事實上,他心中可能是極度沒自信,太害怕泡泡被戳破後看見一無是處的自己,才需要以這樣的方式保護自己。

這個過程經常是不自覺的,他心中的防衛也讓他沒辦法有所察覺,就算察覺到了也要否認,否則,沒自信所帶來的痛苦可能會將他淹沒。

(三)內心的蹺蹺板越傾斜,調整起來就需要更費勁

可以想像,極端自大的人肯定有極端自卑的部分,極端自卑的人肯定也有極端自大的部分,因為兩者的根基都是沒自信,只是以不同形式展現。

想像我們的內心有個蹺蹺板,若我們希望內在的感受越自在舒服,我們的內心就需要越平衡、越容易拉回到中間值,因為蹺蹺板另一端越不需要費力壓回,而這些就需要「平時有自覺地調整內心狀態」

因此,願意打開心胸覺察並接納自己,是從沒自信感解脫的重要一步。

二、沒自信者的三種關係覺察

(一)覺察一:沒自信者與伴侶的互動,經常覺得不被同理

覺察一:沒自信者與伴侶的互動,經常覺得不被同理

沒自信者可能會聽到伴侶說:「你可以說啊」、「你做自己就好了,不要想那麼多」,然而當沒自信者感到不被同理,可能變成吵架衝突;此時,伴侶可能會進一步講出:「你就是太敏感,才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批評你」、「你只想相信你自己是不好的,我每次稱讚你都覺得我騙你,以後我都不說了」、「為什麼你這麼沒自信,你一定是受你媽影響啦」。

當一個人沒自信,他大概也說不出為什麼,因為長期累積的原因和感受太過複雜,但這也導致伴侶想幫忙的挫敗感,然後又引發沒自信者更覺得是自己的錯。同時,在關係中更擔心對方會離開,因此想要尋求對方的保證,或是更不敢接觸對方。

(二)覺察二:沒自信者,常會將「沒自信感」投射給伴侶

覺察二:沒自信者,常會將「沒自信感」投射給伴侶

當一個人對自己沒自信時,也容易將「覺得自己不好」的感覺投射到對方身上,覺得對方也不好。

尤其「自大類型的沒自信者」,他在伴侶關係中會變得高高在上,覺得都是對方的錯,因為他需要避免感到自己不好,而這個身旁親近的人就容易變成他挑剔的對象,或說這股沒自信的出口——換句話說,他平常的自大,即是在抒發原本壓抑在心中的自卑,而親密伴侶又最容易變成被抒發的對象,他會覺得自己最厲害,伴侶爛透了。

因為說到底,他對自己的自大並沒有踏實的基礎,他只是「覺得自己最厲害」,心中仍是匱乏,也才要用自大的形式呈現。

(三)覺察三:沒自信者與「不安全依附類型」的關聯性

覺察三:沒自信者與「不安全依附類型」的關聯性

若用「依附類型」來思考沒自信者,他們不太可能是「安全型依附」。

對於「自卑類型的沒自信者」而言,他不敢把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對方看,或是先在心中想像自己會被批評了,而在這段關係裡產生許多相敬如賓的部分;即便能夠在肢體上很親密,能夠大剌剌地開玩笑,但若真的談到內心價值觀,或是被容易勾起你容易沒自信的話題時,氣氛也許就變得尷尬冰冷。

於是,這就容易變成「焦慮型依附」或「逃避型依附」——這兩種依附類型的本質都是「焦慮」,只是一種用不斷向對方尋求保證,一種用乾脆不要接觸對方,這在關係中容易引起伴侶的反感。

相對來說,「自大類型的沒自信者」,也可能同樣是「焦慮型依附」或「逃避型依附」——雖然他覺得伴侶糟透了,但會誘發他想去幫忙伴侶、糾正伴侶、拯救伴侶的心意——那可能是無意識地想要填補自己內心匱乏感的行動,這就形成了某一種焦慮型依附;而當他感到對方糟透了而不想溝通時,就形成了某一種逃避型依附。

弔詭的是,雖然覺得對方爛,但因為帶有自大與焦慮的兩個特質,他可能會反過來自責怎麼會找到這樣的伴侶,甚至擔心找到的下一個會更差(或說看出去的每個人都很差),導致他停留在原本的關係中,不想溝通,卻也無法分開。

最後,當沒自信使得一個人極端不穩定,對自己和對方都有時很高傲,有時很卑微,可能就成為「矛盾型依附」。因為他也不曉得自己要什麼,他不斷懷疑自己的價值與眼光,也就與對方時而靠近、時而疏遠。

三、沒自信者變有自信的練習

沒自信者變有自信的練習

(一)走上自信之路之所以難,是因為「過去」的累積太深

若探究我們自信的根基,其實還是原生家庭中:當初爸媽給予多少肯定,決定了你對自己有多少認同;而要接收爸媽的肯定,必要條件就是與爸媽的關係讓你感到足夠安全。

安全感讓我們擁有認識自己的勇氣,能夠不擔心被重要他人嫌棄或拋棄。

雖說要覺察和接納,但其實這是相當困難與複雜的過程,並非說要做到就能做到的,也絕對不如想像中「發現了接受就好」的簡單——畢竟現在的一切想法與感受,都是來自過去的累積與形塑。

(二)調整有自信,從產生信任與開啟溝通開始

有自信並不是無腦的做自己。有自信是能判斷場合說出想說的話,能看到自己與對方的需求再做出可以負責的行動。

當我們進到一段感情中,能不能信任對方、能不能感到安全、能不能「允許兩人都自在地、慢慢地、有進有退地表達自己」?這些都是能否從沒自信到有自信的關鍵,也都是重新形塑自己的時刻。

當伴侶的反應不如你預期,你們可以重新檢視「溝通過程」是否需要更細緻。比如:當伴侶要你說自己的想法,但你又擔心被批評時,也許可以先從擔心被他批評談起。

如果你擔心這麼講太直接,可以再從你與其他人的類似互動開始討論。重點是一步一步慢慢來,讓伴侶知道你的感受與需求。

這些不是容易的事,尤其身處一段重要或親近的關係中——但可以確定的是,每一次你做到了信任與溝通的嘗試,你都值得替自己感到無比的驕傲。

💡
閱讀完抱抱月刊深度剖析的你,也有問題想要問我們嗎?歡迎填寫回饋表,這些可能也是其他人遇到的難題,我們將盡可能整合問題後,回覆在後續的抱抱月刊中!

我想洽詢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抱抱月刊後,對於身心科 / 心理諮商有新的認識或不一樣的想像,讓你想要試試看身心科 / 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
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