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侶吵架怎麼越吵越好?吵架了該怎麼和好?心理師教你 3 大不傷感情溝通原則
抱抱診所編��輯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5 / 07 / 07發表
情侶吵架怎麼越吵越好?吵架了該怎麼和好?心理師:解決問題,不是解決相愛的彼此

壞的吵架會讓關係流血;但好的吵架,是替關係換血。在親密關係中,「吵架」常常被視為一種危機,彷彿一吵就代表感情出了問題,但情侶吵架,不代表關係一定有問題,只是一種比較激烈的溝通形式。

許多伴侶選擇壓抑衝突,以為忍耐就能維持和平,卻不知這份壓抑,會慢慢侵蝕關係的親密。而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能在爭執中,依然保有尊重、傾聽與靠近的能力,那麼吵架反而可以成為讓彼此更靠近、更理解對方的一扇門。

本篇文章,將從諮商心理師視角帶你重新認識:「怎樣的吵架,是一場有價值的對話?」、「如何在激烈情緒中,仍保留相愛的可能?」

當我們開始思考、學習如何「好好吵架」,會發現有些爭吵是有意義的且重要的
同時這份思考也會幫助我們,覺察彼此最真實的想法、感受,需求與期待。

📖 文章快速傳送門 📖


情侶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吵架?怎樣是「好的吵架」?

吵架,是一種較激烈的溝通形式,但有時候,因為它過於激烈,以至於帶來的傷害大過於溝通所帶來的幫助。

也正因為如此,許多情侶都會很害怕兩人之間發生爭執或衝突,能避免則避免,能隱忍則隱忍。然而,吵架本身,從來都不代表著關係是有問題的,關鍵還是在於怎麼吵。

良好的溝通模式,可以帶領我們抵達彼此內心深處。

吵架要解決的是問題,不是相愛的彼此!好的吵架應具備 3 大特徵

  • 特徵一:清楚爭吵目的,而非單純情緒發洩
    • 好的爭吵,不該是情緒失控下的爆炸,而是雙方有意識地選擇「一起進入一場可能比平時更深入或激烈的對話」
    • 討論目的是因為這段關係是值得被討論、被修補、被理解的,而非只是單純個人的情緒發洩,或是落入指責
  • 特徵二:考量時間與空間
    • 時間:在雙方有餘裕與能量的時候溝通,避免在情緒低潮、疲憊或忙亂中硬碰硬
    • 空間:在足夠安全、能被尊重的空間安心表達,避免在人來人往的場所或親友面前
  • 特徵三:保持尊重與傾聽,避免誤解或極端言語
    • 雙方真實的表達與接納彼此的想法與感受,並在保持尊重與傾聽的狀態下,針對彼此的想法與感受一步步去討論。
    • 隨時跟隨著對方的狀態來調整(適時的喊暫停,或是核對與關心),避免誤解和太過極端、針對性的言語。

在吵架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要把「我想解決的是問題,而不是解決眼前的你」放在心上,時時提醒我們在彼此情緒的波濤中,每個回應不是為了打敗對方,而是一起把眼前的難題拆解和化開。

一吵架就批評、冷戰對方?心理師揭 4 種越吵感情越差的溝通地雷:「末日四騎士」

另一個吵架時最需要注意的部分,是避免落入 「末日四騎士」(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)的溝通模式。

「末日四騎士」由伴侶與婚姻關係研究權威約翰・高特曼(John Gottman)所提出,提到四種常見、會摧毀親密關係的溝通模式:批評、鄙視、防衛、冷戰/封鎖。

情侶溝通地雷一:批評(Criticism)

不僅僅是抱怨或評價伴侶,而是針對人格、性格發動攻擊。

  • 常見攻擊句子:「你每次都只顧你自己,根本沒把我放在心上吧?」
  • 諮商心理師建議回應:「我發現最近我很需要被理解的感覺,當我發現你沒有回我訊息時,不知道為什麼我受傷的感覺那麼強烈。」 

💡 聚焦在自己的感受,並表達具體行為帶來的影響

情侶溝通地雷二:鄙視(Contempt)

以上對下的姿態去溝通,帶有羞辱、嘲諷、謾罵、翻白眼等行為。

  • 常見攻擊句子:
    • 「我已經照你說的做了,還要怎樣?」
    • 「這叫照做?拜託!我真的不指望你能做好什麼事了。」
  • 諮商心理師建議回應:「這件事真的對我蠻重要的,我其實很希望你也能一起在意這個部分。」

💡 放下優越姿態,邀請對方理解並共同參與

情侶溝通地雷三:防衛(Defensiveness)

通常是在回應伴侶時,很快地否認、找藉口、推卸責任甚至是反擊,導致問題無法被真正看見。

  • 常見攻擊句子
    • 「我覺得你今天真的沒有照顧到我的感受。」
    • 「妳講這樣也太不公平,我哪有?妳自己不也是常常忽略我!」
  • 諮商心理師建議回應:「我覺得我的防備心好像有點起來了,因為感覺到你好像剛剛一直在責怪我……但我願意聽你先說完。」

💡 承認內在狀態,同時保留連結的門

情侶溝通地雷四:冷戰/封鎖(Stonewalling)

雙方或任一方直接將自己的情緒關閉、拒絕回應,或是假裝一切都沒事,使對話無法繼續,讓關係累積更多的無力與不安全感。

  • 常見攻擊句子
    • 「我們是不是該找個時間談談剛剛的事?」
    • 「我很累,不想再談這件事了。」
  • 諮商心理師建議回應:「我現在有點情緒太滿,能不能讓我冷靜一下,等一下再跟你好好說好嗎~」

💡 保有界線並告知目前感受,但承諾回來溝通


💡
當我們總是無意識地落入批評、防衛、冷戰或鄙視的模式時,可能是過往受傷經驗的自我保護。

透過心理師的陪伴與梳理,你能更有意識地照見這些反應,學會用更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、靠近對方。


為什麼一吵架就走向失控?你可能觸發了這 4 種心理防衛機制

當人感受到重大的壓力或感到威脅時,像是被忽視、不被愛、被貶低等等的情況,身體就會啟動常見的幾個反應,包括戰鬥(Fight)、逃跑 (Flight)、僵住(Freeze)以及討好(Fawn)。

我們所理解及感受到的失控,則像是這 4F 裡面的「戰鬥」(Fight)模式,這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。如果加上從小缺乏健康溝通的學習,以及相關生活經驗的接觸,就更容易在爭執中選擇直接、尖銳且激烈的方式來求生存。

此外,依附型態也會影響到每個人在爭吵時的反應與方式。例如,焦慮型依附者,可能會黏得更緊、較情緒化地尋求認可;逃避型依附者可能會更冷淡、疏離、選擇切斷溝通。

延伸閱讀:逃避型依附/迴避型依戀:愛得太靠近就想逃|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
諮商心理師分享不傷感情的 3 大溝通原則,讓你「越吵架,感情越好」

許多人以為關係裡最怕的是吵架,其實更可怕的是:吵了又吵,卻從沒真正「說對話」。姿驊心理師提到「真正能讓愛持續的,不是避開爭執,而是學會在爭執中保留靠近的可能。」

以下提供讀者三種能讓爭執變得更成熟、更靠近的原則與實踐:

📝 原則一:用「我」開頭,說出感受而不是指控

  • 原句「你根本都不在意我!」
  • 更好的說法:「我覺得有點孤單,因為我很想被你看見。」

當我們用「指控」的方式開頭,對方容易防衛甚至反擊;相反的,單純談論自己的感受與需要,對方較有機會打開耳朵聽見。

嘗試用「我感覺...,因為...」這樣的語句來表達,將焦點從指責對方 → 回到表達自己內心的經驗與期待。

📝 原則二:先理解,再被理解

  • 原句:「你可以先聽我講完嗎?」
  • 更好的說法:「我知道你有很多感受,我想先聽你說,然後再分享我的。」

這樣做的原因是當雙方都搶著被理解,對話就變成戰場;但如果有人願意「先放下我」,氣氛往往就能軟下來。

吵架前,默默問自己一句:「我現在是想理解,還是想贏?」並練習回應對方的情緒內容:「你是因為覺得被忽略,所以才感覺那麼生氣的嗎?」

📝 原則三:設定停損點,也設定回來的方式

  • 原句:「你每次吵到一半就不講話,到底有什麼毛病?」
  • 更好的說法:「我們都需要冷靜的時候,那可以約好等等再聊嗎?」

這樣做的原因是當兩人吵到崩潰、逃避或冷戰,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練習「暫停」。適時休息,才能真正好好說。

如果情緒已經超載,你可以勇敢說:「我需要 20 分鐘喘口氣,我不是逃避,我會回來。」或者在對話前先約定:「如果爭執升溫,我們先暫停,但我們再一起另外找時間說完。」

如果已經跟伴侶大吵了,該怎麼做才能跟男友 / 女友和好?

💡 Step 1 不急著向對方和好,先照顧自己的情緒

在吵架過程中,我們容易因為快速高漲又複雜的情緒,說出很多並非出自真心的話。這時,我們不是要立刻解決問題,而是先給自己一些空間與時間,讓情緒沈澱。

你可以試試...

1.在心裡或透過文字,整理與回顧吵架的歷程,包含事件的起因、觸發吵架的關鍵點、自己的期待與需求、此時此刻的感受與想法。

2.整理想法且情緒平復後,練習和對方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。

💡 Step 2 以成熟的姿態主動靠近對方,不卑微的給彼此台階下

「先認錯的人,不一定代表他就是錯的」認錯,很多時候不是真的誰對誰錯,是因為我們心裡還珍視著對方,也在意這段感情的去留。

你可以試試...

反思並承認自己在衝突中可能有的問題,像是語氣太重、情緒太急:「我剛剛說話比較大聲,其實想表達的是....」

這種坦誠的態度,其實能幫助對方放下自我保護與防備,更容易走向理解和和解。

💡 Step 3 不善於言語表達關心,可以嘗試用行動來傳遞

當我們面對衝突或情緒波動時,不是每個人都擅長用言語清楚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歉意。這種時候,行動其實可以比語言更有力量。

你可以試試...

幫對方倒杯水、買一杯對方喜歡飲料、給對方一個輕柔地擁抱、牽起對方的手

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,都能傳遞溫度與關心,讓對方感受到深層的在意與安慰。

💡 Step 4 適度轉移話題,將焦點帶到對關係的在乎

當雙方開始回到比較平靜的狀態時,避免糾結在爭執的細節,可以適度轉移話題,將焦點輕輕帶回彼此日常生活中熟悉又溫暖的一角。

你可以試試...

提起一些輕鬆的小事,像是:「對了,你上次說很想看的電影,要不要我們找個時間去看?」

釋出和緩的態度,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把這段關係放在心裡很重要的位置。

💡 Step 5 吵架結束後,給對方正向的回饋

在衝突過後,除了釐清彼此的誤會與需求,其實還有一件很重要、卻常被忽略的事:給彼此一些正向的回饋。

你可以試試...

分享在吵架過程中你看到彼此很棒的部分:

  • 「我注意到你這次真的很努力地溝通,沒有像以前一樣選擇沉默或逃避。」
  • 「你剛剛在表達那段情緒時,講得很清楚,讓我更能理解你的立場。」
  • 「雖然還是有爭執,但我發現我們比以前更能聽彼此說話了。」

當我們願意肯定彼此在爭吵中的進步時,也在強化「我們可以一起變好」的信念,開啟下一次更柔軟、更真誠的對話空間。


💬 如果你和伴侶難以跨出爭吵循環,靠近彼此

若感覺始終打不開對話,或者過去的傷讓彼此難以靠近,
可以和抱抱診所的心理師一同梳理,幫助自己及伴侶,找到舒適的溝通模式。
讓彼此能夠更加理解對方感受,擁抱更幸福的關係。

作者:抱抱診所 尹姿驊 諮商心理師

「透過諮商,你將提升對於自我和情緒的覺察,專注在自我照顧以及與生俱來的豐盛,獲得機會看見並擁抱更多生命的可能性,滿載更深的智慧。「跟自己靠得越近,才有力量走得更遠」,透過諮商的陪伴,你將去認識理解、觸碰感受、包容接納,蛻變茁壯每一個不同面向的自己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感情關係】分手失落、爭執衝突、感情修復、婚前諮商、外遇議題、離婚商談【自我探索】童年原生家庭經驗、情緒覺察表達、自我價值與潛能探索、生命意義探索
【身心困擾】悲傷失落、焦慮擔心、憂鬱情緒、情緒支持、創傷經驗整合
【人際關係】人際衝突、自卑與不安全感、溝通與互動模式、社交焦慮與擔憂

我想洽詢心理諮商或身心門診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文章後,想要試試看心理諮商,抱抱診所提供個人/伴侶諮商服務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 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
心理諮商、身心門診初診採預約制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中山館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05號5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林口館)
地址: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205號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💡
抱抱診所也有提供線上諮商服務,歡迎加 LINE 洽詢。

台北新北關係議題,3 位推薦心理師

如果你想和伴侶好好溝通,卻不知道如何開始,又或是想嘗試心理諮商,或尚未找到合適的心理師,想和你介紹 3 位擅長陪伴個案處理關係溝通議題的心理師:

諮商心理師尹姿驊

「透過諮商,你將提升對於自我和情緒的覺察,專注在自我照顧以及與生俱來的豐盛,獲得機會看見並擁抱更多生命的可能性,滿載更深的智慧。「跟自己靠得越近,才有力量走得更遠」,透過諮商的陪伴,你將去認識理解、觸碰感受、包容接納,蛻變茁壯每一個不同面向的自己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感情關係】分手失落、爭執衝突、感情修復、婚前諮商、外遇議題、離婚商談【自我探索】童年原生家庭經驗、情緒覺察表達、自我價值與潛能探索、生命意義探索
【身心困擾】悲傷失落、焦慮擔心、憂鬱情緒、情緒支持、創傷經驗整合
【人際關係】人際衝突、自卑與不安全感、溝通與互動模式、社交焦慮與擔憂

諮商心理師魏家璿

「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過多的外在環境,但我們可循著對自身經驗的理解,讓心自由。當我們的語言乘載著更多象徵,我們就有更多心理空間發展自己,同時擁有與這個世界共處的能力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親密關係】關係溝通、失戀、依附關係、人際界線
【原生家庭議題】童年創傷、父母關係衝突、親子溝通
【情緒困擾】焦慮憂鬱、強迫思考、社交恐懼、內在空洞感、動物陪伴與失落議題
【生涯選擇】職涯選擇、難以建立成就感、自我認同困難、多元性別議題

諮商心理師郭玟秀

我一直相信,感受到愛與被理解的方式不是等待這個世界變成「全好」的一天,而是認知到好壞並存的真實之下,我們得以找到一個方式安然活著。
有時候以為「一切就是這樣了」,但在這個空間裡,我們不會放棄找尋、也持續在練習,也許在灰燼之中會找到其他意義、也許灰燼其實就只是灰燼而我們要練習接受放棄,讓我們一起在晤談室裡慢慢梳理、靠近並聽懂自己。

擅長議題:

【自我深度探索】自我價值、失落與挫折因應模式、自我認同、覺察自我的需求與需要、關係中的期待
【關係失落調適】失落與挫折經驗在原生家庭、伴侶關係與人際關係之因應模式;個人應對生活中失落與挫折之調適
【原生家庭議題】與家人互動模式、衝突因應、僵局;覺察對家庭之期待與需求
【親密關係議題】伴侶互動、依附模式、親密關係需求、關係中自我價值
【女性孕期與角色認同】孕期身心理調適、伴侶關係經營、原生家庭經驗影響、對自我角色之期待與適應、家庭與伴侶衝突與互動模式

讓心理師陪伴你,用全新的視角走過關係中的複雜和糾結
讓你與另一半都能帶著更穩定的愛與安全感,重新擁抱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