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抱月刊:第二期|心理諮商使用手冊:為什麼諮商需要一週一次?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4 / 02 / 26發表
抱抱月刊:第二期|心理諮商使用手冊:為什麼諮商需要一週一次?

親愛的抱抱讀者,你好:

歡迎閱讀《抱抱月刊》,在這份刊物中,我們邀請不同專業的心理師組成編輯團隊撰文。相較於大眾科普文,本刊將著重實務面的角度,透過心理師的視角,帶你更深入了解「心理諮商」,並且自上一期的讀者回饋中,將回覆數則多數人共有的好奇或困擾。

若你或你的朋友是:

  • 對於心理諮商沒有概念,但有想要嘗試的意念
  • 對於心理諮商已經有概念,想在正式預約前更了解
  • 有嘗試過心理諮商了,卻覺得「好像沒什麼幫助」

那麼,我們竭誠歡迎各位閱讀《抱抱月刊》。若你閱讀過後也想嘗試心理諮商,也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,讓我們為你安排第一次心理諮商。


諮商需要一週一次,有臨床上的多重原因

文/抱抱老編

若你是第一次前來諮商,肯定會聽到心理師提到「諮商頻率」是「一週一次」——有些人自然地同意了,有些人提出不同頻率需求。有些心理師會答應不同頻率,有些則不會。

但你心中是否有過困惑,為什麼心理諮商需要特定且固定的頻率呢?

通常,若是提高頻率,像是一週兩次、三次或以上,心理師同意的可能性較高。反之,若是降低頻率,兩週、一個月一次,心理師同意的可能性較低。

這時,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心理師是因為錢的因素,所以想要你繼續諮商,或是維持一週一次的頻率。

其實,至少一週一次是有臨床上的多重原因。

一、為什麼諮商的頻率過低會讓諮商無效?

一、為什麼諮商的頻率過低會讓諮商無效?

深度心理諮商的心理師(通常隨著資歷、能力越高的心理師,會越往深度心理諮商方面學習與實際執行,這樣才能看到個案內心更多更廣的面向),大都不太接頻率低於一週一次、或低於固定兩週一次的個案,因為這會使得諮商沒有效果。

因諮商頻率過低而導致的諮商無效,可以粗略分為以下三種原因:

(一)因為時間關係,讓個案認為沒有收穫

個案有許多事情要講,因此講完時間也到了,無論個案要求心理師要給什麼回應(分析行為、給建議等等)。

由於心理師少有詢問的時間,也就沒辦法做出太多回應,也讓個案感到沒有收穫,進而對諮商失望。

(二)難以建立起諮商關係,變得不敢講出內心話

若諮商每週不固定時間,則每當諮商結束,會讓雙方少了一份安心感,不確定是否要預留下週時間,不確定是否會再見面,而難以把對方視為一個連續體——換句話說,這會難以建立起你與心理師之間的諮商關係,意識或無意識中,變得不敢講出內心話。

此外,個案也可能會越來越不曉得要說什麼,尤其對於自我壓抑程度高的個案,原本說出來的東西,可能又要經過好一陣子的回想或建立關係,才能講出口,但當次的諮商時間可能已經到了。

反之,如果是一週一次的固定諮商頻率,則快到下次諮商日期前,也會逐漸培養起一種習慣,是你的意識或無意識開始浮現一些想談論的內容,讓你在諮商中能夠聯想到越來越多的事情。

(三)心理師對你的了解程度不多,沒辦法給予有效回饋

若是諮商頻率過低,則好幾週見一次的狀況下,心理師不會每週知道你的生活變化,或是上次諮商談論結束後的感受。

雖然這都可以在後續的諮商中補充,但你的情緒或思考,可能會在沒有見面的好幾周內有了些微不同,而諮商是一項高度仰賴情緒與思考的過程,這個些微不同,可能就會導致心理師的同理失準。

💡
本篇說明的是一個大方向,實際上不同的心理師面對不同的個案時,也會有不同的考量,或是因為學派的不同而做法有些微差異。

但總體來說,一週一次的諮商是必要的,就像是透過規律的健身,保持體態與維持健康,心靈也是需要規律的保養、維持心靈健康,透過固定頻率的談話,能夠讓我們整理情緒與提升內在韌性。


我想洽詢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抱抱月刊後,對於身心科 / 心理諮商有新的認識或不一樣的想像,讓你想要試試看身心科 / 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
▶ 抱抱診所服務據點: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
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💡
​也有提供線上諮商的選擇,歡迎加 LINE 洽詢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