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讀者你好:
從四月初的大地震開始,又陸續天搖地動了無數次,造成不少人焦慮、恐慌、被情緒淹沒的感受。許多人心中想的可能是:「什麼時候才會停止?」、「我要不要搬家?」、「我會不會被壓死?」
但在這些問句背後,訴說的其實是:「我的生活是否會失控?而我是否要為此作更多準備?」
《抱抱月刊》由不同專業的心理師組成編輯團隊撰文,挑選大眾常遇到的情感疑問,以心理師的視角深度剖析問。相較於大眾科普文,《抱抱月刊》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的陪伴,提供你療癒自我的勇氣。
若你閱讀過後也想嘗試與心理師談談,也歡迎加入我們的 LINE,讓我們為你安排第一次心理諮商。
地震搖晃的不只是地殼板塊,也把我們平時隱微的擔憂一併搖晃出來
文/抱抱老編
發生大型災難後,對每個人都是瞬間強烈的衝擊,可能在幾天內變得異常警覺、做惡夢、揮之不去的可怕想像等。
有些人很快平復心情後繼續生活;有些人當下慌張到喘不過氣;有些人則是過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覺得害怕;也有一些人將這些焦慮轉移到對於死亡與無意義感的恐懼——換句話說,地震可能使得某些人產生嚴重的心理困擾,或中長期的生活適應困難。
你的身邊肯定有些人經歷較大的情緒波動,尤其在地震後初期,行為或想法上有明顯的轉變。這些轉變包含暴飲暴食、不想工作、不斷觀看災後新聞、遠離人群、對原有信仰產生懷疑等等。他自己或身旁的人可能無法理解,甚至感到困擾。
如果我們能在突發事件初期減輕不適感,也較能促進短期及中長期的心理功能恢復,以及重新適應變動中的災後環境。
減輕不適感可以簡單分為三項要點,分別是:覺察、訴說 / 傾聽、適當的行動。
一、覺察:我的恐懼與擔憂,源自於哪裡?災難化的想像,可能重新放大沒被安放好的微小創傷
你知道自己怎麼了嗎?還是只能用「因為地震,所以害怕」的解釋呢?
當我們討論內心的不安時,首要確認外在條件是否安頓好自己,至少客觀評斷上是足夠安全的環境時,再來檢視心裡的恐懼出自何處。
每個人對天災都有不同的後續聯想,也正是這些想像,促成許多情緒困擾。例如:當一個人想像他住的房子可能會倒塌,他就不可能睡得安穩,他會焦慮和失眠。
睡不好通常是造成情緒劇烈起伏的一大來源,因為沒有充分的精神和體力去維持內心的自我防衛,這種自我防衛可以想像成電腦的防火牆,每個人都需要有的健康配備,以防止偶有小小病毒入侵。但當失眠讓精力降低,導致正常的自我防衛也降低時,他原本能敷衍爸媽的碎念、伴侶不在身邊時能自己找事做、包容工作夥伴出錯,這些事情也許通通變得無法忍受,並且產生「災難化的想像」。
大型災難後的想像常與「分離」與「死亡」有關,他可能會想像來不及修復關係的爸媽被壓死、和唯一支持自己的伴侶天人永隔、工作或其他小事不重要而完全不做了——這些想像可能非常不理性,但卻極為正常。
地震搖晃的不只是地殼板塊,它把我們平時隱微的擔憂也一併搖晃出來。心靈中原本擺放好的物件散落滿地,包含各種情感的,以及從最理性到最不理性的。
你平常可能自詡是個理性的人,工作與人際上都能夠處理得宜。但一經過巨大影響的事件後,仍舊可能展露出不同以往的一面,尤其是未經整理過,它只是被暫放在心靈某個角落。尚未被安放好的微小創傷,經過生死洗禮的刺激後,它會變得不同。有可能是看開而順勢化解了,也有可能更需要緊抓,而被誘發出強烈害怕失去的感受。
因此,在你安頓好外在環境後,覺察自己的想像如何演出,思考這些感受如何演變而來的,將有助於重新安頓你的內在世界。
二、訴說/傾聽:有說也有聽,就能逐漸掌握覺察與分析能力,失控感會隨之降低
地震發生後不久,我們容易被害怕麻痺,眼前只能顧及保護自己的方法,或是腦袋完全空白,不少人直到事後幾天到幾周才能開始思考。這很正常,但一開始思考,也許就會想到令你害怕的事情,因此需要有信任的人在身邊,能夠互相以語言和非語言交流時,才能感受到陪伴。
當你能夠訴說時,代表你的腦袋重新開始運轉,或是反過來也成立,當你腦袋開始運轉後,自然會想要訴說。訴說能夠讓你整理自己的想像與思考。
尤其在創傷事件發生後,我們有很多事情想說,但未必說得出來,或是不曉得自己在講什麼,需要有人聆聽與歸納。當你越來越清楚自己在說什麼,你對自己的覺察力提升,失控感會隨之降低,有助於將自己從深淵中拉回。
同樣地,當你做為聆聽者,許多原本無法言喻的感受,透過別人的訴說讓你有了參照。你用客觀的角度觀看他人時,也許就有分析與歸納的能力,你可以再將這種能力轉回自身檢視。
如果你身旁有能夠聆聽與訴說的夥伴,你們可以成就一個正向循環。
三、適當的行動:重大災難也是人生的轉捩點,將生活重建成你所嚮往的模樣
你覺得你的行動是出自於恐慌的驅使,還是理智的判斷呢?
如果是缺乏自我覺察的行動,大多也會是沒有思考作為基礎,很難說是一個理性的行動。在地震過後,突然發現眼前的事情都不是自己要的,打算把握當下,拿存到的錢去環遊世界,這也許也沒有錯。
但當我們說把握當下時,並非是說「只看當下」,而是要把「當下」和「未來」都考量進去。只是在大型天災人禍發生後,那容易讓人瞬間感到世界末日降臨,而做出極端的、不顧後果的行為。
回到日常生活中,你最需要做的行動是先安撫自己,然後才是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。
我們對於生命的觀點一直在變,隨著年紀、身體與心理狀況、經濟與生態環境等好多因素。但到目前為止,有沒有哪個時刻曾經讓你滿意?還是因為害怕與包袱,讓你始終沒有做出發自內心的決策過?
每一次災難的發生,都是生命的一個轉捩點,它強迫你聚焦在曾經不去想、不去看、不去思考的部分。有些討厭、但又有些必要。因為這讓我們獲得一個機會,撥開眼前的濃霧,每次一點、一點、一點,將生活重建成你所嚮往的模樣,可以感受到更踏實地活著。
我想洽詢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若你閱讀完本篇抱抱月刊後,對於身心科 / 心理諮商有新的認識或不一樣的想像,讓你想要試試看身心科 / 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
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