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主管明明誇過我工作做得不錯,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總是不滿意我的工作表現,我真的要好好檢討,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⋯⋯」
「是不是我真的很差,還是做錯了什麼事,為什麼老闆特別交代我做的事,好像都做不好?」
這幾年,愈來愈多人勇敢在社群上分享自己在職場陷入自我懷疑、看不見自身價值的低潮經歷,談論自己遭受職場 PUA 的經驗。
你可能會發現,即使原先是能力好、有自信的工作者,竟也會不知不覺陷入「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」、「我是不是真的很差」的自我否定迴圈。
到底職場 PUA 是什麼?為什麼職場 PUA 能控制一個人的心理?
讓諮商心理師汪樂慧帶你辨識 PUA 慣用手法,學習如何修復受傷的自己!
什麼是 PUA?從感情到職場都常見的 PUA(Pick-up Artist,搭訕藝術家)
PUA 其實最早源自於西方,主要應用於感情領域,是指一群學習如何吸引異性的「搭訕藝術家(Pick-up Artist)」,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和吸引力。
而現在 PUA 技巧逐漸演變為「利用心理操縱」來影響他人,不僅僅局限於情感關係,還延伸到了職場,例如老闆會一邊誇獎你,又時不時的打擊你一下,讓你陷入自我懷疑卻不自知。
PUA 為什麼可以控制你?如同溫水煮青蛙,無形中控制你的認知
諮商心理師汪樂慧認為,關鍵在於「建立認知失調」,此外,PUA 就像溫水煮青蛙,常常是隱微、不易覺察的。你想想,如果用沸水燙你,你發現了不就會逃脫了嗎?
擅長 PUA 的人,並不會一開始就下猛藥瘋狂打擊你,反而為了達成目的,PUA 者會先對你示好、給予部分肯定,等到建立你對他的信任感後,開始在某些時刻暗暗的打擊你。
於是,在你對對方已經有信任的狀況下,就很容易自我懷疑:是我做得不夠好嗎?是我不配嗎?
這些人格特質你符合幾個?容易遭遇 PUA 者性格大公開
那麼,大家可能會好奇,為什麼有些人好像容易反覆陷入類似的窘境,甚至嚴重影響身心健康,有些人卻好像免疫一樣,可以即時保護自己甚至全身而退?
其實,這些現象往往和人格特質高度相關,兩者的常見特質包含:
📍 容易被 PUA 的人
- 需要他人認可
- 時常自我檢討、容易自責內耗
- 完美主義、自我要求比較高
- 界線感不清楚
- 不擅長拒絕
📍 時常 PUA 別人的人
- 控制慾比較強
- 同理心比較低
- 較為情緒化
- 喜歡貶低他人
我正在被 PUA 嗎?辨識 5 個 PUA 常見起手式
想試著辨識自己是不是可能正在被職場 PUA,諮商心理師汪樂慧認為,PUA 的常見起手式有以下 5 種:
🫳🏻 起手式 1:貶低能力卻增加工作量
主管一邊貶低你的能力,說你做得不夠好,卻又給你安排更多超出工作範圍的任務,讓你不斷加班卻得不到認可。
🫳🏻 起手式 2:模糊要求,反正「都是因為你」
故意模糊任務的目標或標準,當事情出現問題時,就將責任推到你身上,用「都是你的問題」、「是你搞錯了吧」,以逃避自身的責任,造成你的自責與自我懷疑,逐漸增加你的工作焦慮。
🫳🏻 起手式 3:忽冷忽熱的態度
主管時而表現得非常親切讚賞,時而又突然冷淡批評,讓你無法預測他們的反應,只能時時刻刻保持警戒,逐漸對自己的價值感到懷疑、情緒不穩定,過度依賴他們的評價。
🫳🏻 起手式 4:強調「為你好」的控制
以「為你好」的名義進行過度控制,讓你覺得所有要求都是幫助你成長,實際上卻是讓你無法質疑並逐漸失去自主性。拒絕他們往往會讓你有罪惡感,順從又讓你失去自己。
🫳🏻 起手式 5:承諾的栽培變成利用
表面上說會培養你,但實際上只是將你當工具來使用,不給你任何實際的成長機會或資源支持,壓榨你不斷付出卻得不到對等回報。
遇到 PUA 怎麼辦?2 步驟、6 方法,擺脫職場 PUA
想擺脫被職場 PUA 的困境,重新拿回相信自己的感覺,你可以嘗試:
步驟一、重建自我自信
- 相信自己的感受:
被 PUA 的人往往開始懷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。學會相信、承認自己的感覺,正視那些不舒服或受傷的感受。 - 定期回顧成就和能力:
PUA 常讓人對自己失去信心。透過回顧過去的成就和技能,可以在低潮時,幫助你重新找回自我價值。 - 正向的自我對話:
透過正向的自我對話,以鼓勵支持,而非自我批評陪伴自己面對困難。提醒自己「我並不差」、「我值得被尊重」。
步驟二、設立明確的界線
- 拒絕不合理的「順從」:
學會拒絕過度的要求,比如不合理的加班、超出工作範圍的任務等,是設立界線的重要一步。 - 保護自己的情緒界線:
當對方試圖操控你的情緒時,保持冷靜,不輕易被激怒或動搖。 - 尋求第二或第三意見:
當你不確定究竟對方是合理要求,還是自己反應過度時,可以試著詢問其他人的想法與意見,有時能幫助你更好地設定界線。
如果發現身邊的人被 PUA,可以怎麼幫助他?
當身旁重要的人陷於 PUA 時,諮商心理師汪樂慧認為,你可以持續關注與陪伴,並適時給予客觀的提醒。
重要的是,讓他們知道你會一直在他們身邊,讓這份陪伴成為他們身邊溫柔的力量!
梳理自己的情緒,重拾自我照顧的能力 🫶🏻🫶🏻
我想洽詢心理諮商或身心門診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若你閱讀完本篇文章後,想要試試看心理諮商,抱抱診所提供個人/伴侶諮商服務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中山館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05號5樓
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林口館)
地址: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205號
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
讓心理師陪你修復受傷的心
深陷 PUA 的你,如果剛好是首次嘗試諮商,或尚未找到合適的心理師,抱抱編想和你介紹 3 位擅長引導個案深入探討霸凌、人際調適議題的心理師:
諮商心理師汪樂慧

「諮商是一段陪伴與探索的旅程,讓我們暫時離開外界紛擾,全然專注自己,依著你的步調,陪你重新認識自己,探索好似被遺忘,卻隱隱痛著、影響你的一切。那些渴望被訴說,卻認為不被在意的經驗,都是專屬於你獨一無二的歷史。讓我們一起去看見,並擁抱過去沒機會被照顧的自己。」
擅長議題:
【關係議題】依附關係、PUA、情緒勒索、安全感建立、界線議題
【自信建立】調整負面思考、因應自我設限、內在耗損、冒牌者症候群、自我肯定
【情緒調適】焦慮症、壓力調適、悲傷失落、孤獨議題
【內在整合】深度自我探索、內在衝突整合、完美主義、自我和解、創傷療癒
諮商心理師陸馨穎

「每一段讓人感到黑暗的時光裡,都能讓你重新啟動生命的開關,或許此刻的我們感到失落、絕望,但同時我們卻也拿到了內在自我的鑰匙,你的選擇能決定你未來所看見的世界。這是一段了解自己的冒險旅程,願能陪著你探索你內在的世界,讓我們一起發現那些未曾見過的自己和未知的自己吧 !」
擅長議題:
【關係議題】職場衝突、中年危機、工作與家庭平衡、職涯轉換、高敏感 / 高同理特質
【情緒議題】情緒管理與覺察、情緒過多或不足、憂鬱、憤怒、焦慮、悲傷、沮喪、矛盾
【親子關係】親職教養、在校人際困擾、親師溝通、兒童情緒困擾、青少年逆反心理、課業及考試調適
【正向教練模式】習慣建立、想法轉換、負面信念平衡、正向想法建立
臨床心理師曾筱淨

「有時在面對生活與關係,你已經用盡全力卻仍舊陷入深淵,似乎看不到盡頭,也失去了盼望。想和你說『你不孤單!』歡迎和我聊聊你自己、你的故事,讓你的情感、人際及際遇交織成的獨特歷程好好被看見、理解與聆聽。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旅程探索自我,找到更為舒適且富有意義的方式生活——成為如其所是的你。」
擅長議題:
【關係議題】交友、職場人際相處、依附關係、衝突處理、關係建立
【情緒與壓力調適】情緒覺察與調節、壓力因應與管理、負向悲傷經驗、強迫行為傾向
【自我探索】高敏感特質、自我認同、母女關係、感情議題、戀愛關係、依附風格
【親子諮詢】親職教育、兒童問題行為處理、ADHD / 亞斯行為特質
讓心理師陪伴你,帶你聽見內在的聲音,實際釐清負向信念的源頭,協助你停止自我批判、學會更善待自己,並逆轉負面循環信念,解開你的自我設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