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抱月刊讀者提問|工作,不該是你自己可以的決定嗎?
抱抱診所編輯
抱抱診所編輯2024 / 05 / 31發表
💬
匿名詢問者:

我是研究所畢業不久的學生,雖然也工作一段時間了,之前邊工作邊念書,但常常想著要不要回去純粹讀書就好,一方面壓力比較小,二方面當教授也是我的生涯目標。可是我的行業如果去業界工作會有更好的薪水,爸媽也希望我繼續工作。問過身旁的人和老師們,但還是不知道怎麼選擇比較好。

抱抱小編:

職涯困擾一直都是諮商諮詢中的主要項目,很多的矛盾與現實考量在拉扯,而這些困擾通常來自以下三項:

一、你不知道爸媽想要什麼

爸媽可能經常掛在嘴邊,希望你成為醫生、工程師、老師等等,也可能什麼都不說,但你感覺他們有所期待,因為從小幫你報名各種課程和培訓。

你明確知道壓力來自爸媽,但未必知道他們期待什麼,究竟是希望你幸福快樂,還是可以賺更多錢撫養他們。換句話說,你不曉得那些要求中,是愛比較多,還是控制。常見的狀況是,愛和控制太過相似,你偶爾感到爸媽替你著想,偶爾又覺得爸媽只是剝削你,所以讓你的情緒與決定也三心二意。

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,你說給身旁的人聽,大多數都會告訴你,爸媽只是為了他們自己,但你對爸媽卻像是戴了濾鏡,濾鏡中也許藏著愧疚感、或完美家庭的想像,因此你的理性知道怎麼做好,但就是會想著「如果聽爸媽的話,也許一切都會好」

二、你不知道社會想要什麼

你或許不覺得爸媽在逼迫,但你就是會一直努力,覺得身處在當前社會環境,有股壓力是沒好成績或好能力就會被淘汰。

在職場人際關係中,這種感受或許最明顯,當同事主管聊到專業技術、賺多少錢、買房生娃等話題時,你感覺自己格格不入,也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達到──即便你並沒有設定這些目標,但你感覺自己必須走這條路,和大家一樣。

你會質疑這些標準,但仍舊照做。

三、你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

你可能不覺得有股力量特別催促你,但你也沒有動力前進、或是不知道該往哪邊前進。你可能有過一些夢想,當歌手、運動員、投資顧問,但都很少認真研究過,或是看到複雜的訓練即作罷。

談到自己想要什麼時,有太多複雜的因素影響。其中常被提出討論的是:「也許,你擁有太少的成功經驗」。

「成功經驗」的意思是,小時候的你有自己做決定的空間,有充分的外在資源讓你嘗試,也有具份量的心理支持,最後達成你的目標。這個過程確保了你從「內心冒出欲望」到「實際滿足欲望」之間,有走完這條路的信心。

當初是否成功並不那麼重要,只要挫敗感不至於太重,仍會讓你想要開啟下一次的嘗試,而最終在某些嘗試中成功。同樣地,當初嘗試的事件大小也不那麼重要,對小朋友可能是成功呼喚媽媽、或是做出一台機器人;對一個 25 歲的人來說,可能是達成連續不熬夜兩週、或是業績前三名。只要這些經驗是能夠回過頭加強「自我效能感」,那就算是「成功經驗」。


職涯並不是單選題,你隨時都能在這條路上修正方向

對大多數人,談到生涯/職涯選擇時,也許上述三種情形都有,尤其當爸媽和社會要求的很接近,而你又沒有夠多的信心時,經常就無法選擇,而變得意志消沉、或是拚了命什麼都做卻覺得空虛。

你將要做的選擇,並沒有好壞之分;無論是否符合爸媽與社會的期待,也沒有對錯之別。你可以根據對各種期待的瞭解,做出適當的判斷。

在這當中,肯定也包含你對自己的期待與瞭解,以及如何做出權衡——選擇爸媽要的、錢多的、或自己想做的,都沒問題,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正在累積對自己的信心——只要你在這個條件下,那麼你做的任何選擇,對未來都肯定有用。

這不是個單一選擇題,這是一條漫漫長路,你隨時可以修正方向。

當你越來越知道你的生活想要什麼,你就能做出讓每一個當下、與之後回頭,都令你不懊悔的決定。

💡
閱讀完抱抱月刊的你,也有問題想要問我們嗎?歡迎填寫回饋表,這些可能也是其他人遇到的難題,我們將盡可能整合問題後,回覆在後續的抱抱月刊中!

我想洽詢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抱抱月刊後,對於身心科 / 心理諮商有新的認識或不一樣的想像,讓你想要試試看身心科 / 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
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