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抱月刊:第六期|受傷小孩的困惑——如果爸媽對我很差,我可以對他們失望嗎?
抱抱診所編輯
抱抱診所編輯2024 / 03 / 28發表
抱抱月刊:第六期|受傷小孩的困惑——如果爸媽對我很差,我可以對他們失望嗎?
💬
匿名提問者們(綜合多位提問者的相似疑問並統整):

我可以對爸媽失望嗎?我已經對他們付出了二十幾年,從好成績、好工作到好房子,一切都是我努力來的,但他們還是不滿意,還是會念我哪邊不好哪邊要改,和他們溝通了許久也沒用,他們只說是我還需要再努力,否則會被社會淘汰,我覺得爸媽對我的要求過高,但又覺得也許他們說得沒錯,所以我又生氣又愧疚,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情緒?

抱抱小編:

看完你的描述,這一切實在令人心疼,不論有多高的成就,始終感受不到被稱讚與可以停止的時刻,如果說只給一句回饋,我最想說的是:「你可以暫時帶起耳塞好好休息!」

長時間以來,你都在滿足爸媽的需求,包括學業、事業和生活方面都付出了許多努力,但似乎爸媽仍不滿足,持續提出改進的要求。你有許多複雜的情緒是很正常的,而我對於提問中的三種情緒有一些想法,分別是:生氣、愧疚與失望。

(一)對爸媽的生氣

對爸媽的生氣

首先,當你面對爸媽得過高要求時,迎面而來的肯定是生氣。

因為重要他人的批評,經常對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尊心有所打擊,讓我們懷疑自己:「我都已經做了那麼多,難道你沒看見嗎?還是我做得不夠好,才讓你還繼續要求?」

我們生氣的對象包含自己與爸媽,因為沒有被肯定的感受很強烈,也許從小到大都是如此,這讓我們很難認可自己。有時候,儘管得到公司同事與主管的稱讚,也得了許多獎項,但回到家爸媽的一句「那不算什麼啦」,可能就將一切喜悅與滿足打散,幾個月來在工作上所建立起的自我價值瞬間垮台。

我們可能會關回房間不說話,因為擔心一出口就對爸媽講難聽話。但總有些時候,忍到受不了開始與爸媽吵架。你想知道的只是:「我真的不好嗎?」

如果從小就長期被爸媽打壓,還是小孩子的我們沒辦法建立起「我是有價值的」思維,或是對於價值的判斷變得扭曲,像是:存款等於自己的一切價值、無限制地對爸媽好才是有價值——這也容易使得我們在挑伴侶或好友時,往那些方面找,像是找到很有錢但相處不來的伴侶、要求好友沒有界限地協助自己。

「可以適當的生氣」是一種健康的情緒,因為那代表你的心中有不同想法,而你可以視情況適當地表達。同時,你也知道自己與對方的不同,包含了你與對方所期待的、所想像的、甚至是思考方式的不同。表達了之後,聽到對方的回饋,你也才知道如何調整與對方的關係。

(二)對爸媽的愧疚

對爸媽的愧疚

表達不同想法時,經常隱含著愧疚,尤其面對爸媽,因為這代表你並沒有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——這並沒有對錯,只是某些時刻的爸媽無法接受

當爸媽無法接受,我們可能會屈服於爸媽的想法,可能是習慣了委曲、可能是為了家庭和諧、也可能是想到爸媽再活也沒幾年。

只是每一次的忍受,你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了什麼,才不會失去原本自己的想法,也才不會將情緒再倒給另一個人,使得你顧了爸媽,卻失去其他親密對象。

如同上期月刊的回饋中,許多人對於「不用對爸媽負責一輩子」很有感覺,因為我們肯定會離開原本的家,無論是物理距離上或心理上。但困難的點在於,當爸媽也曾被他的爸媽抓住一輩子,他們不曉得如何不要抓住孩子的繼續過生活,他們也不曉得自己的生活要什麼,因此只能抓住孩子——他們沒有選擇,在那個封閉的時代也沒得選擇。

這是一種家庭中的心理遺傳,你若聽到身旁朋友的某種強烈負面情緒,大概率他的爸媽也有,他爸媽的爸媽也有。這一切的重點在於,你想要吸收這些情緒過這一輩子,再傳給下一代嗎?還是當你對這些情況有所察覺後,你也想改善你的生活呢?

「可以適當的愧疚」是一種健康的情緒,代表了我們知道和重要他人的不同後,帶給他們一些衝擊,我們感到抱歉,雙方也許需要一些從生氣或憂鬱中恢復理智的時間,但我們並沒有要與帶給我們的不舒服情緒持續相處

你們彼此還是可以溝通,如果雙方願意改善而共處,那很好;但如果沒有,我們也意識到原本的生氣或憂鬱傷害了自己與對方,而停止這些對自己與對方的負面情緒。

(三)對爸媽的失望

對爸媽的失望

最後,許多人可能沒想過,「可以適當的失望」其實也是一種健康的情緒,這代表了我們願意離開——離開並不是放棄,而是在無法改變對方的情況下,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。

本來就沒有人有義務待在任何一個人身旁一輩子,除非那是雙方真誠且樂意的共處,才會有一段健康的關係。相反的,願意離開是對於自己與對方的尊重,對方也許有不諒解之處,但只要你無愧於自己,並試著向對方說明與溝通後,你也能夠承擔後續的狀況,那就足夠。

能夠對爸媽失望,也是我們在心中能夠離開爸媽的時刻。「適當的失望」說明了我們並不是否認整段親子關係,或是否定爸爸或媽媽的整個人,而是我們也能瞭解爸媽有好與不好的部分。

經過整體性的衡量後,讓我們不舒服或不適當的部分,明顯多過了舒適與適合的部分。因此,也許你還是和爸媽住一起、或雖然搬出去但仍舊經常聯絡,但你能不再想著改變爸媽,也不會把對爸媽的失望改成強迫其他人滿足你,而是你能夠正視自己的需要,找到適合的人互相滿足彼此。

你可以對爸媽失望,你可以離開讓彼此不滿意的關係,你有生氣的權利,但你也知道自己不再使用讓雙方受傷的方式,因為你也想要追求安穩、快樂的生活。


我想洽詢身心科門診或心理諮商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抱抱月刊後,對於身心科 / 心理諮商有新的認識或不一樣的想像,讓你想要試試看身心科 / 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
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