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情侶吵架怎麼越吵越好?吵架了該怎麼和好?心理師教你 3 大不傷感情溝通原則
壞的吵架會讓關係流血;但好的吵架,是替關係換血。在親密關係中,「吵架」常常被視為一種危機,彷彿一吵就代表感情出了問題,但情侶吵架,不代表關係一定有問題,只是一種比較激烈的溝通形式...

為什麼愛情長跑分手後,會覺得自己無法再愛人?心理師揭長跑分手 4 大常見糾結
長跑分手之後,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:「我是不是再也沒辦法愛人了?」這篇文章將從心理師的視角出發,陪你一起看見那些愛情長跑分手後 4 大常見糾結,並提供 4 方法建議,陪伴你在長跑分手後與過去告別,重新找回愛的能力

諮商心理師剖析:如何和逃避型依附 / 迴避型依戀溝通,5 大相處心法一次看
你是否也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與逃避型依附 / 迴避型依戀的另一半溝通?每次你試圖靠近,卻總在最後一刻被推開;你想好好聊聊,對方卻總用「我沒事」「這有什麼好說的」輕描淡寫過去...

假性親密關係:明明在一起卻貌合神離。諮商心理師分享 3 步驟,邁向真實的親近
在關係中,你有過這樣的感覺嗎?明明在彼此身邊,心卻遙遠得像隔著一片汪洋。這些狀態,都可能是關係陷入了「假性親密」的警訊。「假性親密」是表面上看似靠近、親密,但實際上彼此之間缺乏真實情感的交流與互相理解。在這樣的關係裡,雙方可能分享日常生活的小事,卻少有機會觸碰到內心真正的感受、需求與脆弱。陷入「假性親密」的你們,相處模式可能是這樣的....

心理師揭「愛錯人」的真相,終結愛情重複受傷的劇本
我們之所以總是在愛情裡重複受傷、總是愛錯人,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幸運、不夠聰明,而是潛意識裡有個未被整合的自己,正透過愛情不斷尋求圓滿。那些你以為「不該愛」的人,很可能正呼應著你過去的經驗、內心的渴望與未曾處理的情感....

反駁型人格是什麼?心理學沒有反駁型人格?心理師分享面對愛反駁的人,如何照顧自己
「愛反駁」的人,常常會讓人覺得窒息,因為不論話題多麼輕鬆,對方總是習慣性挑語病、反駁,甚至帶點酸意。雖然他們未必大聲嚷嚷或直接攻擊,但那種「糾正別人」的姿態,依然讓人感到疲憊不堪...

矛盾型依附—高焦慮高逃避,渴望被愛又把愛推開|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你在親密關係中,是不是也渴望被愛、被理解,但當對方太靠近時又會推開他們?矛盾型依附這種依附類型結合了逃避型與焦慮型的特質,讓人處在靠近與抽離、期待與害怕之間的拉扯狀態。內心深處,矛盾型依附者對愛有著強烈的渴望,卻又時常因害怕被拒絕或拋棄而感到焦慮。他們既期待被愛、被看見,卻又害怕自己的情感需求讓對方感到負擔。這種矛盾的心態,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反覆拉扯

逃避型依附/迴避型依戀:愛得太靠近就想逃|心理師帶你了解成因、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為什麼每當關係變得親密 ,就開始感到壓力?為什麼在關係裡,明明也在乎,卻說不出口、不敢表達情緒?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,總是習慣壓下情緒、傾向獨自消化,當對方靠得太近時,會不自在或想退後,那麼你很可能是「逃避型依附」。這是你在關係中,傾向用疏離與自立來維持安全的一種生存方式。但其實,那些你以為的冷靜與理性,背後可能藏著不敢被需要、不敢讓人真正看見的恐懼.....

焦慮型依附:為何總是不安、患得患失?心理師分享焦慮依附成因、特徵與 3 大改善方法
焦慮型的你在面對親密關係時,也時常出現這些害怕與焦慮嗎?「他會不會不愛我了?」、「他今天講話怎麼怪怪的,我是不是讓他不開心?」不被愛的恐懼讓焦慮依附在關係裡,總是不安、患得患失,甚至覺得自己愛得比對方多、付出的比對方多,卻遲遲得不到同等的回應。於是,焦慮型在自我懷疑下,為了挽回關係中的穩定感,開始不斷確認、討好、努力迎合對方。不斷試探愛的存在,反而加速了愛的崩解。

如果都要分開,為什麼要在一起?|心理師:分手帶來的裂痕,讓我們對愛有更深刻地探尋
為什麼在分手後,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、否定自己的一切付出,甚至感覺自己好像不再完整?今天這篇文章,想透過心理師視角,陪你用全新的眼光一起理解:我們能如何從這些裂痕中,慢慢修復自己、重新找回愛與被愛的能力?

熱戀期過了怎麼辦?怎麼維持熱戀?心理師分享感情穩定長久 3 大秘訣:看見彼此的不同、欣賞當初的深刻
談戀愛就像是為彼此開了一個共同帳戶。熱戀期就像是投入大筆的資金,雖然不是每段感情的必須,卻可延長戀愛的賞味期限。即使熱戀期的狀態可能隨時間慢慢淡去,但在這段期間所建立的連結、信任與理解,都會成為往後關係中磨合與深化的重要基礎...

愛一個人,是不是等於給了他傷害我的權利?學會設下界線,才能真正守住愛與自己
愛一個人,是不是等於給了他傷害我的權利?這是許多人在親密關係中,曾經有過的困惑與痛。因為愛,我們願意敞開內心、露出最真實的自己;但也正因為這份敞開,讓我們更容易被對方的冷漠、忽略或傷害所影響。本篇文章將透過諮商心理師視角,陪你用全新的視角,看待失戀後的糾結。

無私奉獻的愛,才是真愛?從榮格心理學「大母親原型」解析愛情
女性對「需要照顧的男性」特別容易產生情感投入,主要來自「大母親」(The Great Mother)原型的驅動。這個原型具有著源源不絕的無私、滋養、奉獻、愛與犧牲的力量,但在失控時也可能帶來控制、吞噬與自我消融的危險。

為何總是愛上需要被照顧的對象?從榮格心理學「國王原型」解析
男性在關係中尋找一種全然被依賴、被崇拜的角色,而弱勢的女性則提供一種「欣羨」、「仰慕」,讓男性能夠在關係中獲得心理上的優越感和滿足。然而,這究竟是為什麼?源自於何種潛意識的動力?

為什麼「被劈腿」傷我那麼深?被劈腿出軌後,如何走出傷痛
發現伴侶劈腿後,人會經歷巨大的挫折感、自我懷疑感,這都是很正常的。因為我們對伴侶的期待是忠誠,對關係的期待是希望自己在對方內心被擺在最特別、最唯一、最高的位子,但劈腿的行為打壞了

抱抱月刊:第七期|自信爆棚的人,往往最沒自信?
沒自信的人「需要諸多重要他人的保證」,卻也讓自己陷入「需要依賴他人的自己更爛」的輪迴中。這在伴侶關係裡,經常成為吵架、愧疚、怨恨的來源。

抱抱月刊:第六期|不安全依附——總是沒安全感的你,總在找尋情感的浮木嗎?
沒有安全感,大多是「缺乏對人的信任與支持」——你可以先問問自己:「我只有某段關係沒安全感,還是每一段關係都沒安全感?」

依附關係是什麼?你與伴侶的相處問題,媽媽都知道?一篇了解 4 種依附風格與如何影響親密關係|抱抱月刊:第五期
你與伴侶關係的相處,可能源自於你與最初照顧者關係的模樣——這也是「依附理論」所要表達傳遞的。

抱抱月刊:第二期|你的伴侶一個換過一個,卻又不知道為什麼嗎?
你也是「短期戀愛腦」嗎?當對方不在眼前時,很難將對方放在心中?累積的不安與埋怨,最後乾脆將對方踢出生活圈?

情緒勒索——我被情勒了嗎?深入了解情緒勒索的本質
「情緒勒索」可能發生在任何關係之中,關係愈是緊密,愈有可能發生。一方透過引發情緒要求對方配合,另一方則因為心理壓力而被迫答應。

伴侶諮商(婚姻諮商)真的有用嗎?諮商種類、費用、管道全說明!
伴侶諮商是什麼、種類有哪些、費用大約多少錢?任何伴侶之間的心理困擾,都有機會透過伴侶諮商獲得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