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勒索——我被情勒了嗎?深入了解情緒勒索的本質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4 / 01 / 29發表
情緒勒索——我被情勒了嗎?深入了解情緒勒索的本質

你是否曾聽過這些話:「如果你真的愛我,就不該丟下我不管!」、「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」、「如果你不現在打電話給我,我們就分手!」

你遇到的可能是所謂的情緒勒索(Emotional Blackmail)

情緒勒索,指的是一方為了達到控制的目的,透過引發情緒來要求對方配合自己,而另一方則因為心理壓力而被迫答應。

而這種互動方式,可能發生在任何關係之中,伴侶、家人、師長、甚至同事和朋友,雙方的關係愈是緊密,愈有可能發生

要擺脫情緒勒索、建立健康的關係,就要先從認識情緒勒索的本質開始,讓我們一起運用心理學深入探討關係的互動吧!


情緒勒索的起源

情緒勒索」這個概念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,要歸功於周慕姿心理師的著作《情緒勒索》(寶瓶文化,2017),讓大眾愈來愈了解這個現象的重要性。現在就連國小國中生,都很常講「情勒」這個簡稱,可見情緒勒索有多麼能夠引起共鳴。

而最先提出並探討「情緒勒索」概念的,是心理治療師 Susan Forward 博士在 1997 年的著作 Emotional Blackmail(1997)。這本書詳細描述了情緒勒索的樣貌。

之所以用「勒索」這個強烈的詞形容,就是因為若不照做,就可能產生讓人不舒服的後果,可能是有形的,像是分手、斷絕關係、剝奪財產或人身安全;也可能是無形的、不露聲色的,讓我們產生「我錯了」、「我是個壞人」等對自我的懷疑與負面認知。


情緒勒索的常見情境

在親密關係中,情緒勒索的言語往往會讓我們感到煎熬,並開始思考:

「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?」

「是不是應該要配合對方的要求?」

「如果不答應,他會不會不高興?」

家庭中的情緒勒索

有一些父母為了管教,會用更極端的方式遏止孩子,像是用「再哭我就不要你了」、「你再這樣就不是我們的孩子」、「你不聽話,媽媽會生病哦」這樣的話語來嚇唬小孩。

而同樣的,小孩也會對父母情緒勒索,例如:要不到玩具就不停哭鬧、摔東西、或是在家啃老不願意出去工作,只要說幾句就情緒爆炸。

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勒索

所謂的恐怖情人,更是情緒勒索的最佳寫照,例如要求時時報備行蹤,查看手機訊息,或是紀念日要拿九十九朵玫瑰花才算誠意。順從就相安無事,但如果不順從,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。

這樣的關係因為要隨時注意不能犯錯、避免踩雷,會讓人感覺變成提線木偶,好像在扮演另一個人,逐漸失去了自己真實的模樣。

職場中的情緒勒索

職場中也有許多隱微的情緒勒索,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。舉例來說,主管可能會透過「你怎麼這麼不上進,要跟別人多學習啊!」、「我是看重你才讓你做」這樣的方式,讓部屬不得不順從;或是同事通過「既然你這麼能幹,就幫我一下嘛!」這樣的話語,把工作強加到他人身上。

如果遇到情緒勒索的情況,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,可以盡快找心理師聊聊,讓我們陪你爬梳那些讓人不舒服的情緒,一起找出辦法。


情緒勒索的三大手段

情緒勒索最特別的,就是透過引發特定情緒來進行操控,Susan Forward 特別歸納出情緒勒索的三種手段,分別是:

  1. 引發恐懼感(Fear)
  2. 訴諸義務感(Obligation)
  3. 引發罪惡感(Guilt)

Susan 取前三個字首 F.O.G,英文又叫迷霧,來形容被勒索者經常活在迷霧中,不該如何是好的窘境。

引發恐懼感(Fear)

恐懼代表透過施加懲罰來約束對方,通常都會有「如果怎麼樣___那就怎麼樣___」的句型,像是:「你如果不回家,下次就別想回來」。這些勒索者未必真的會做出懲罰,但他們深知透過威嚇,便足以使人害怕。

另一種情況,是勒索者透過傷害自己來威嚇,比如說:「如果你不答應,我就不好好吃飯」,或更嚴重的像是威脅自殺,讓關心他們的人感到擔心、害怕。

訴諸義務感(Obligation)

第二種類型是訴諸義務感,透過扣上道德的標籤來引發良心譴責。常見的例子像是:先生對太太說:「你身為一個太太,怎麼可以只想到自己呢?」,或者太太透過說出「男人這麼沒有肩膀,以後別人怎麼依靠?」這樣的話語,企圖達到目的。或甚至是朋友藉由「哎呀我們是朋友,這一點要求不算什麼吧!」來提出要求。

當人被指責表現得不夠好的時候,常不免會回過頭來反省,是不是自己真的有點問題?是不是自己不夠成熟?如果沒有答應的話,是不是就代表自己太自私?

這一類的勒索者會創造出非黑即白的氛圍,好像不是對就是錯、不是好心就是壞心。當被勒索者也開始產生自我懷疑、擔心自己有問題,並順從勒索者的意志時,勒索者就成功達到目的了。

引發罪惡感(Guilt)

引發罪惡感是情緒勒索中最難解的一種。這一類型的勒索者,更常藉由自怨自艾,來讓對方心生不捨,像是:「你就不要回來,反正我老了沒用了、沒有人在乎」、「我也沒有以為自己有多重要,你要怎麼樣我也管不了」,或是突然變得很冷漠、好像受到莫大的傷害一樣。

透過這些行為,勒索者想要釋放一個訊息:「都是你的錯、是你害我的、你要負責」,被勒索者則會因此覺得「我是壞人、我做錯事」。

當勒索者是親近的人,不透過明講、而是示弱的方式,例如說出「因為你,我才這麼傷心,所以你要負責到底,我才會好一點」類似這樣的語言時,很容易就博得同情、讓人心軟,最終導致兩個人的情緒界線混淆不清

情緒勒索最後一種常見的包裝方式,則是用「我是為你好」來引發罪惡感,像是:「我對你這麼好、你怎麼可以對我這麼兇?」、「我這樣要求你,你又何嘗知道我的用心良苦」,久而久之,被勒索者可能也會覺得,自己需要為對方負責,或接受自己有錯在先、活該承受,變得愈來愈順從。


情緒勒索的影響

在情緒勒索的關係中,常常只要一個失望的眼神,就能讓被勒索者陷入焦躁和不安。被勒索的人,常常會覺得有苦說不出,需要委曲求全,沒辦法表達真實的想法。

長期被情緒勒索的苦主,甚至會逐漸產生「情緒共感」,只要對方的眉頭一皺,就感覺自己做錯了什麼,或是「哼」的一聲,就馬上產生這些罪惡感和壓力,常常會有一種「又來了」、總覺得往事又要重演。

情緒勒索也容易蔓延在不同情境中。容易被家人勒索的人,在職場也容易吃虧,因為習慣去接受別人超過界線,所以更容易沒有多想就答應別人。甚至可能因為長期受到貶低的言語影響,變得比較沒有自信。


為什麼會有人想情緒勒索?

如果情緒勒索那麼令人不舒服,那究竟為什麼會有人想情緒勒索?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就好?

情緒勒索者未必是惡人,沒有人生來需要去勒索別人。這些情緒勒索者之所以會使用這些手段使人就範,往往是耳濡目染自他們成長的家庭、環境背景,甚至於這樣的手段會在世代中不斷傳遞。

其實,對別人有所期待並不是問題,有問題的是表達期待的方式。透過健康的人際界線,才有可能擺脫情緒勒索的困境,建立彼此都能真正感到舒服的人際關係,而這,也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


如何擺脫情緒勒索的困境?

面對情緒勒索者,也許你很想靠近,卻也擔心靠近了會受傷,所以寧願選擇保持距離。

但是,仍然有擺脫情緒勒索的方法,其中的關鍵就在於「健康界線」及「心理獨立」。

健康界線

一段健康且真實的人際關係,需要兩個人對彼此差異互相理解與尊重。健康的界線是「能夠接受你有你的想法、我有我的想法,我們彼此想的不一樣」。情緒勒索這個議題涉及的就是一個人的獨立性和完整性。

我們不需要當濫好人,而是應該當一個有限度的好人、一個有選擇權的好人。當你能夠有效拒絕情緒勒索,才有機會真正投入自己喜歡的人際關係、改善關係的品質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們也需要重新學習如何好好生氣。練習說「不」的勇氣,減少說「沒關係」,開始感到 「有關係」:我不喜歡這樣的對待、也不應該被這樣對待。

心理獨立

人生第一層次的獨立,是從孩童到青少年期,第一次交朋友、戀愛,開始打工、練習經濟獨立;第二個層次則是心理獨立,接受自己無法影響別人,也接受自己不需要受他人影響

然而,練習心理獨立,在台灣的文化中並不容易。我們的社會鼓勵與人為善、以和為貴,導致有些人當了一輩子乖小孩,老了才驚覺從來沒有為自己考慮過;有些人則是太有同情心,習慣事事為別人著想,卻從不敢為自己發聲、與人衝撞。

但是,如果永遠都在體諒別人,又有誰能夠來體諒自己?

建立界線、培養獨立的這條路,一定會有心理感到困難、孤獨的時候。讓專業的心理師陪你討論方法,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速度與方式。


親密又獨立的人際關係

當一個人永遠都在體諒別人,關係是難以長久的。

獨立,並不代表會傷害關係;分離,也是為了能夠再次相遇;愛一個人,並不需要迷失自己。

最後送給大家一位心理治療大師 Frederick Perls 著名的祈禱文,描繪的正是這種美好的人際關係,我每次聽都覺得很喜歡:


我做我的事,你做你的事。
我在這世界,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活,而你在這世界,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存活。你是你,我是我。
如果我們偶然發現彼此,那很美好。如果沒有,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。


我想洽詢心理諮商,可以如何預約呢?

若你想要試試看心理諮商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 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
▶ 抱抱診所服務據點: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💡
提供實體諮商及線上諮商的選擇
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
抱抱心身醫學診所


本文編輯自抱抱診所周子勛諮商心理師所撰寫之〈幸福電台節目——情緒勒索專題〉錄音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