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分手?分手後怎麼走出來?心理師建議 4 方向和過去道別,走向復原
抱抱診所編輯��團隊
抱抱診所編輯團隊2025 / 07 / 18發表
分手後怎麼走出來、和過去好好說再見?4 種方向走向復原,和過去好好道別
「你走了之後,我總算明白,留下來的人要學會告別。」—幾米《月亮忘記了》

分手後,我們以為只要不去想、不去說,就能假裝什麼都沒變。但面臨分手的那一天,我們內在的世界也像是在那一瞬間崩塌了。

分手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痛,不只是捨不得、不甘心,是一種只能靜靜承受,藏在回憶的縫隙裡,不斷提醒著我們失去愛的痛。

很多人分手後都會問:

  • 「明明努力過了,為什麼還是分手了?」
  • 「為什麼分手後我還是放不下?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、不夠堅強?」
  • 「分手後我好像失去了愛人的能力,也失去了愛我的人,該怎麼辦?」

這篇文章,想透過專業諮商心理師的角度,陪你一起回頭看看分手的全貌。我們將從心理學角度出發,帶你理解為什麼分手這麼痛、分手後放不下的原因,以及分手之後,如何和過去好好說再見,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。

📖 文章快速傳送門 📖

為什麼會分手?相愛的兩人為什麼會走向分開?

在相愛的起初,兩人在愛與被愛中互相吸引,感覺被看見、被理解,彷彿有了對方就像擁有全世界一樣滿足。

但隨著熱戀的泡泡褪去,日常生活帶來了價值觀、習慣與未來想像等各方面的差異,那些曾經可愛的小缺點,慢慢成了衝突的起點;那些以為能妥協的地方,也逐漸成了互相拉扯的源頭。

面對這些差異與磨合,或許選擇努力過、溝通過,試著修補、說服自己再多撐一下,但最終發現彼此越來越疲憊,越來越不像自己,於是我們為關係做了分手的決定(甚至也可能僅是單方面的決定)。

這個決定不一定是誰對誰錯,有時只是走著走著,步伐已經不同了,而我們也終將被迫在關係中練習放手與道別。

為什麼分手後,「放不下」的感覺會這麼強烈、痛苦?

分手後之所以放不下的感覺會這麼強烈,是因為在親密關係裡,伴侶就像是我們情感上的「安全基地」,在他們身邊,我們可以感到安心、被需要、被理解,這樣的依附,不只是心理上的連結,也會牽動我們的身體與神經系統。

當這個重要的依附對象分手後突然離開,對我們的內在來說,就像是「失去了穩定自己的支撐」,不只是失戀,更像是內在某個穩定自己的支撐斷裂了,所以分手後我們難以割捨的,不只是對方這個人,而是那個「我曾經在關係裡好好被愛著」的自己。

分手後反覆經歷的悲傷五階段: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與接受

前段提到這些依附留下的痕跡,也需要透過失落的歷程慢慢的轉化與代謝。

在心理學中,Kubler-Ross(1969)提出了「悲傷五階段」的概念,包含: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與接受。

在這個五階段中,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強度與順序,這些感受也並非經歷一次就會結束,它們更多時候像潮水一樣反覆來去。也許你今天剛剛覺得自己好多了,但在某個夜晚、一首歌、或一張照片的瞬間,又掉進悲傷裡,這並不是退步,而是悲傷的自然節奏。

1️⃣ 否認(Denial)

「不可能吧?他應該只是說氣話而已...?」

在這個階段,我們的大腦會試圖保護自己,不願接受關係真的結束的事實。有些人會持續傳訊息、製造碰面的機會,希望一切只是個誤會。

2️⃣ 憤怒(Anger)

「怎麼能這樣對我?我的付出怎麼會換來這種結果?」

當再也無法說服自己「沒事」,情緒會轉為憤怒,可能對對方、對自己、甚至對整段關係感到不滿。這是將痛苦轉化為行動能量的一種方式。

3️⃣ 討價還價(Bargaining)

「如果改掉讓他不開心的地方,他會回來嗎?」

在這個階段,我們試圖用行為或幻想來挽回關係,想像如果改變過去,結果會不會不同。

4️⃣ 沮喪(Depression)

「真的回不去了,我是不是永遠走不出去了?」

當真正意識到失去,我們可能會感到無力、茫然,這是對關係消失的哀悼反應。

5️⃣ 接受(Acceptance)

「我們真的結束了,好難過,但我會繼續生活。」

接受不是「不痛了」,而是開始能帶著這份失去往前走。你會重建生活節奏,開始看見沒有對方的世界,也能安穩且美好。

分手後怎麼慢慢走向復原?心理師推薦的 4 種方法

(一)允許自己來來回回地悲傷

每個人面對分手的調適歷程與時間都不同。請不要急著讓自己「快點好起來」,而是為悲傷預留一些空間,讓情緒可以被自然地看見與流動。

那些起伏不定的情緒,其實正是你曾真心投入、認真愛過的證明。

(二)為關係進行一場有儀式感的告別

一段重要的關係值得被好好道別。你可以整理對方留下的物品、封存共同的照片,或重返一起走過的場景,向那段回憶溫柔道別。

你也可以寫一封信,把來不及說的話都寫下——記住:這封信不需要寄出,只要為自己說完就好。這是一種溫柔地說再見,也是一種為自己劃下句點的方式。

(三)練習把焦點拉回自己

關係結束後,生活多了空白,也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與探索新可能的契機。

你可以問問自己最近渴望什麼、想嘗試什麼,或許是重新拾起一項興趣、報名一門課,又或安排一場久違的一人旅行。讓自己的生活,一點一滴有新的重心。

(四)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

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斷卡在情緒裡、身心狀態受到影響,或難以向身邊的人開口,心理諮商是一個安全、穩定的支持空間。

你可以緩緩說出那些埋藏在心裡的痛,由專業的心理師陪著你一起釐清混亂、理解情緒,走向自己的復原歷程。

諮商心理師 QA 解惑:分手常見 6 大困境、糾結

Q1:為什麼明知道這段感情不好,卻還是放不下?

愛不只是理智的選擇,也牽動依附、安全感與未來想像。你放不下的,也許不只是對方,而是那段努力愛著的自己。

知道但做不到,是人之常情,可以試著對自己多一點溫柔,好好陪伴這份放不下,也是一種療癒自己的開始。

Q2:分手後一直忍不住想聯絡對方怎麼辦?

想聯絡是自然的反應,因為身心還沒從依附中脫離。

可以試著停下來問問自己:「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回應?」當無法從對方獲得,或許可以把注意力轉回自己身上,試著用其他方式照顧這份想念。

Q3:被分手代表我不夠好、不值得被愛嗎?

關係的結束往往牽涉到雙方的狀態與互動,分手不等於否定你整個人,而是說明彼此當下無法同行。即便被分手,你仍是值得被愛的存在,也有能力在未來被好好對待、真誠珍惜。

Q4:如果自己看過很多書、找了很多朋友訴苦都還是很低落,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好起來?

如果自我調適或朋友陪伴無法緩解悲傷,也許你需要更深的支持,你可以透過心理諮商,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裡,讓心理師依照你自己合適的步伐梳理情緒,理解在關係中的失落,走過這段復原的路。

Q5:明明提分手的是我,還感到難過是不是很奇怪?

一點也不奇怪,即使是做出結束的人,也曾真心愛過、努力過。難過的是你看見了不能繼續的現實,也在告別那段付出過的自己,允許自己悲傷,也是一種對關係的尊重。

Q6:分手後還忍不住偷看對方的社群帳號,正常嗎?

這是很正常的喔!因為思念和依附還沒完全抽離。但若你發現越看越心痛、影響生活,不妨暫時隱藏對方,給自己一點距離與保護,好好照顧正在癒合的心,為自己劃出一點安全距離,也是保護內心的方式。

結語:分手,是段不容易的告別之路

分手,是一段不容易的告別之路。它的確會痛,會讓人失落、迷惘,但它不是結束,而是一個新的轉折點。

願你能在這段失去中,慢慢學會什麼是愛、什麼是自己,以及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被珍惜的。同時,你會帶著這段經歷繼續前行,慢慢長出新的力量,走向屬於你的下一段親密旅程。

心理諮商如何陪伴你走出分手,再次擁抱關係

心理諮商可以成為一個安全的起點,陪你重新理解自己的價值,修復因失落而動搖的信念,幫你找回那份能夠被愛、被理解的自信與勇氣。

如果你也正經歷分手後的低潮,推薦可以至抱抱診所進行心理諮商
讓心理師陪伴你,用全新的視角走過失戀後經歷的那些複雜和糾結
讓你能帶著更穩定的愛與安全感,重新擁抱關係

參考資料:
幾米(2000)。月亮忘記了。台北:大塊文化。
Kubler-Ross, E.(1969). On death and dying. New York: Macmillan.

作者:抱抱診所 劉郁均 諮商心理師

諮商心理師劉郁均

「諮商是一段幫自己按下暫停鍵的旅程,找到一個你所舒適的狀態,慢慢地感受,好好地停留在自己身上。讓我陪著你一起找回內在安全的定錨,好好的看見自己,或許你會發現,生命本是美好且自由的存在,你值得且具有力量去實踐自己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親密關係】分手失落、需求探索、關係溝通與衝突修復
【家庭議題】關係互動與溝通、離婚及監護權、兒少教養
【自我探索】內在探索、情緒覺察與自我照顧
【職場與人際議題】職場適應、人際界線
【生涯成長探索】自我懷疑、生涯迷惘、生涯轉換與成長

我想洽詢心理諮商或身心門診,可以去哪裡預約呢?

若你閱讀完本篇文章後,想要試試看心理諮商,抱抱診所提供個人/伴侶諮商服務,歡迎你至我們的 LINE 洽詢最適合你的身心方案。

▶ 諮商費用區間:
個人諮商|NT$2,000-3,000/50 mins
伴侶諮商|NT$3,000-5,000/80 mins
(諮商費用會依據心理師、醫師的專業經歷而有所不同)

「讓你的心,好好放個假 🫂 」

抱抱診所打造一個療癒、放鬆的空間
希望能讓每位到來的你,身心都能感受舒適與關懷,陪伴你照顧那些無法安放的情緒。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中山館)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05號5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林口館)
地址: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205號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士林館)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 476 號 7 樓

📍抱抱心身醫學診所(文德館)
地址: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 70 號

💡
抱抱診所也有提供線上諮商服務,歡迎加 LINE 洽詢。

失戀、關係議題,台北推薦心理師

如果你正在經歷失戀後的低潮,想嘗試心理諮商,或尚未找到合適的心理師,想和你介紹 3 位擅長陪伴個案處理失戀、關係結束與情感依附議題的心理師:

諮商心理師劉郁均

諮商心理師劉郁均

「諮商是一段幫自己按下暫停鍵的旅程,找到一個你所舒適的狀態,慢慢地感受,好好地停留在自己身上。讓我陪著你一起找回內在安全的定錨,好好的看見自己,或許你會發現,生命本是美好且自由的存在,你值得且具有力量去實踐自己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親密關係】分手失落、需求探索、關係溝通與衝突修復
【家庭議題】關係互動與溝通、離婚及監護權、兒少教養
【自我探索】內在探索、情緒覺察與自我照顧
【職場與人際議題】職場適應、人際界線
【生涯成長探索】自我懷疑、生涯迷惘、生涯轉換與成長

諮商心理師林沛穎

諮商心理師林沛穎

「每一個困境都是更理解自己的契機,讓我們能走向更完整的自己。」然而,當我們處在困境中,迎面而來的情緒經常會將我們吞噬,讓我們好難相信可以撐過痛苦,而諮商便是個能夠陪伴你停下來,好好看看這份困境、和你一起理解與認回自己的時刻。

擅長議題:

【親密關係議題】暈船、情感溝通、關係焦慮與不安全感、親密關係衝突與因應
【伴侶諮商】伴侶增溫、衝突與溝通困境、關係中的安全與信任感、分手與離婚議題、關係修復、性議題
【家庭議題】童年情感忽視、親職化小孩、家庭界限、手足關係、關係勒索
【自我探索議題】完美主義、高敏感、低自尊、自我價值感建立、自我意象與容貌焦慮、中年危機
【青少年相關議題】物質或網路成癮、學業壓力與生涯探索、人際與感情議題、性別認同、親子溝通

諮商心理師林光駿

「在心理諮商中,你將會在專屬於你的時間、空間中,細膩地看見、傾聽內在世界中的每個聲音,溫柔且誠實地面對我們自己每個浮現的想法。我們能看見自己深陷痛苦的地方,也能看見自己幽微美善的靈魂樣貌,在憂傷和掙扎中,找到繼續下去的力量。」

擅長議題:

【榮格心理學】榮格取向心理學、心智化導向心理治療
【關係議題】伴侶關係、人際界線調適、家庭關係、職場人際壓力
【身心壓力】廣泛性焦慮、憂鬱、情緒失調、失眠、飲食議題、物質成癮
【創傷療癒】依附關係創傷、童年逆境、家庭暴力、靈性創傷

讓心理師陪伴你,用全新的視角走過失戀後經歷的那些複雜和糾結
讓你能帶著更穩定的愛與安全感,重新擁抱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