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戀型人格其實很沒自信?一篇了解自戀型人格辨識方式、成因及如何相處
你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過度自戀的同事、朋友,甚至是親密伴侶?常常讓你感覺這些人似乎總是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、缺乏同理心,並期待他人不斷地給予讚美和關注,讓你感到困惑,甚至是心力交瘁?
自戀型人格障礙(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, NPD)主要特徵有過度自我中心、渴望他人讚美和關注、常誇大自己的成就和重要性等等。
今天的文章邀請抱抱診所 周勵志精神科醫師,與大家深入介紹自戀型人格辨識方式、成因及類型。
自戀,一定是不好的嗎?
談到自戀時,常常容易與「自私」、「自大」等等的負面詞彙聯繫在一起,但其實自戀本身像是個光譜,「健康的自戀」是種積極的心理狀態,能幫助我們保持自信,認識並欣賞自己的價值。
「健康的自戀」的自戀讓我們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目標,並在面對挑戰時不輕言放棄。它讓我們能夠以積極的態度看待生活,同時也保持對他人情感的關注與理解。
但「過度自戀」可能會過度關注他人的認可和讚美,並且常常將自己的需求置於他人之上、缺乏對他人情感的同理心,讓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產生爭執、衝突。
如何辨識、診斷「自戀型人格」?
精神科醫師周勵志提到
《憂鬱不只是藍色》|暴食症,戒不掉的「秘密儀式」
因為知道後來一定會去吐,於是盡情狂吃再到廁所吐出來。吃太多當然難過生氣自己,她承認這像是個癮,明知不對,但就是無法戒掉。
《憂鬱不只是藍色》|恐慌症來襲,如臨大敵的恐懼
「恐慌發作」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狀況,「恐慌症」則是沒來由——這些症狀與很多生理疾病相似,是個很容易與身體疾病混淆的狀況。
《憂鬱不只是藍色》|青春期與憂鬱——人格形成的關鍵時刻,卻容易被犧牲掉的精神健康
青春期做為腦部與人格發育的最終階段,也是孩子逐漸進入廣大社會的過渡期,更是憂鬱症的好發期,要減少遺憾,需要更多的重視。
《憂鬱不只是藍色》|親子關係——糾結的母女與恨子不成鋼的父親
親子間,就經常在如此的你進我退,你抓我躲的互動中,大家心疲力竭,終至有人產生精神症 狀,變成憂鬱症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