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療癒的狗派旅伴
陪伴精神疾病照顧者
諮商心理師
郭昕妍
你覺得人生像什麼呢? 對我來說,人生就像學畫畫的過程。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,可以毫無框架、隨意塗鴉,畫出無限的想像力;到了求學階段,美術課會要求我們畫素描,越像越好。這時候每個人手上的材料與起點都不同:有人只有一支鉛筆,沒有任何經驗;有人天分卓越,工具齊全,甚至從小就有人指導。但無論條件如何,每個人仍然可以選擇要不要投入,用自己的意志、情感和經驗,慢慢從塗鴉到素描、從抽象到具體,甚至開始加上劇情,逐漸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作品。 諮商與人生的比喻:那麼,諮商之於人生,又像什麼呢? 我覺得諮商就像是一面透鏡。 它能幫助那些畫不下去的人,停下來觀察畫布,調整視框,重新找到繼續創作的可能。心理師則像一位同行者,一邊陪你對話,一邊引導你發現靈感,或陪你一起面對因種種原因而停筆的時刻。 1.有些人的作品就像清明上河圖,構圖龐大而精緻,經歷豐富、筆觸細膩,但卻無法好好欣賞自己,總覺得哪裡不夠。也許,他需要的只是有人陪他看見哪些地方其實已經足夠,允許自己留白,甚至暫時放下畫筆,好好沉澱與欣賞。 2. 有些人則是因為難以碰觸某些複雜的主題,例如眾叛親離,或是面對生死的恐懼與失落,因而卡住。這時,我們可以一起調整濾鏡,學習新的技巧,或根據現況重新打草稿。 3. 也有人畫出的東西沒人懂,甚至因為畫風改變,原本欣賞他的人選擇離開。這時,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新的濾鏡,堅持目前的創作風格,並相信未來會遇見理念更靠近的人,他們將成為繼續創作的滋養。 我的故事 我曾在加護病房工作。那是一個需要嚴謹架構才能面對生死無常的環境。當時的我,為了病人與家人過度努力,常常壓抑情感,讓自己硬撐著前進。久而久之,身體也出現了問題。 直到接觸長期諮商,我才慢慢認識自己,發現原來我本來就有資源與特質——我其實是有親和力的,也有行動力,並且很重視關係與學習。當我調整焦距,重新看待自己時,我也逐漸活出一種更柔軟面對生命的樣子。 我相信的事 藝術家博巴(Popa)曾說過:「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,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。」 我深深認同這句話。 我們的眼光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。 我相信,每個人待過的環境、累積的知識與經驗,都不會白費。透過諮商,你能學會覺察自己真實的需要,或者溫柔接納某些脆弱的部分。這些都能成為你的靈感與素材,讓你在生命的畫布上,以自己的步調,自在地創作出意想不到的畫面。
諮心字第006300號
【現任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志工/ 同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 / 童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心理師
【曾任】 台北市民族國小 代理專任輔導教師 / 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 實習心理師 /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醫務室 職代護理師 /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加護病房 護理師
【講師資歷】 宜心會所:會所職員的會談技巧實務 / 國泰人壽 × 沙發心理:MBTI 溝通術 / 邦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:正念減壓與人際溝通 / 佳瑩康復之家:思覺失調症家屬的羞恥與罪惡感 / 新竹市心衛中心 × 腎友協會:腎友與照顧者的心理健康適應
【團體與工作坊】 國小特殊兒團體 帶領者 / 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 親密關係成長團體 帶領者 / 清華大學諮商中心 外籍生人際適應支持團體 協同帶領者 / 新竹錫安堂 親密關係與自我探索工作坊 帶領者
【受訓背景】 兒童中心取向遊戲治療初階認證(應用於兒童情緒與人際困擾) / 完形取向與藝術治療(運用於情緒覺察與自我整合) / 情緒焦點伴侶治療(已完成初階,持續進修進階課程) 人際歷程取向治療(已完成初進階)
清華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
台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 學士